【天眼快评】老板在南极,员工在加班 面对职场激励,当代年轻人为何无法共情?

11月16日,新东方迎来创立32周年纪念日,创始人俞敏洪在南极考察期间向全体员工发出内部信,以“冰雪中的坚守”为主题回顾创业历程并擘画未来。然而这封饱含“南极感悟”的信函并未收获预期的共鸣,反而在多个社交平台引发热议。

网友的讨论均聚焦于信件的表达细节与职场反差。有细心网友统计,全文提及17次“我”和5次“南极”,却对员工当下的工作压力鲜有提及。

有网友评论道:用企鹅类比奋斗可以,但老板在南极看企鹅,员工在办公室挑灯夜战,这种场景对比实在难以让人共情。但也有网友认为:老板不管怎么做,都会有员工吐槽的。艰难困苦的时候他承受一切,没人帮他理解他,以前的艰苦,那几年教培变革,直播的坚持等等,工作了大半辈子了,退休年龄出去旅行也被说。也不一定是旅行,每次出去也有可能是去看项目了。

实际上,企业发展的“大愿景”与员工成长的“小目标”本质上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命运共同体。我国企业家群体是改革开放的弄潮儿,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他们中许多人白手起家,凭借敢为人先的精神和坚韧的意志,带领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为社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广大劳动者特别是年轻一代职工,知识结构更完整、权利意识更清醒、发展诉求更多元,他们既愿为企业发展贡献才智,也期待获得更全面的职业成长和更有尊严的劳动回报。

或许,在进行职场激励时,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可以优化沟通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多用“群众语言”,少说“场面话”;多解“急难愁盼”,少画“遥远饼”;多些“将心比心”,少些“自我中心”。

南极的冰雪之美与办公楼的灯火之美,本可相得益彰。期待企业家能够永葆创业初心,常怀员工冷暖,让每一个奋斗者都能在企业发展中感受到温暖、获得应有的尊重。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刘丹 覃淋

文案/杨阳萌

主播/侯萌

视频/董婧珣

编辑 李娟

二审 李劼

三审 覃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