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手机报萍乡讯(周敏)“现在胸口不闷了,走路也不喘了,真是没想到这么小的东西能救我的命!”近日,在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88岁的吴爷爷(化名)拉着医生的手,激动地分享着自己术后的变化。而让吴爷爷重获“心”生的,正是一枚仅2克重、如同胶囊般大小的无导线心脏起搏器。
高龄患者让治疗陷两难。时间拉回到一周前,吴爷爷因为反复胸闷、气促5年,最近一周症状突然加重,连下床走路都变得困难,家人赶紧将他送到了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经过详细检查,心电图显示吴爷爷存在“异位心律、心房颤动、间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最慢时仅31次/分(正常成年人静息心率一般为60~100次/分)。结合病史,医生明确诊断:吴爷爷患上了严重的心律失常,若不及时治疗,随时可能出现心跳骤停、晕厥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市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团队在讨论后给出了方案,但吴爷爷的情况却让治疗陷入了“两难”——他不仅年近九旬,体型消瘦,还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萎缩、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基础病,身体耐受能力远不如普通人。
如果选择传统的经静脉永久起搏器,需要在胸部皮下制作一个“囊袋”来放置起搏器主机,再通过静脉植入电极导线连接心脏。这种手术方式虽然成熟,但对于吴爷爷这样的超高龄、多基础病患者来说,术后皮肤伤口愈合不良、囊袋感染的风险会大大增加;一旦发生感染,不仅需要反复换药,严重时还得再次手术取出起搏器,对老人的身体无疑是“雪上加霜”。
“小胶囊”起搏器成首选,专家协同精准治疗。“能不能有更安全、创伤更小的办法?”心血管内科专家团队将目光投向了更先进的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技术。为了将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降到最低,市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刘燕锋博士带领手术团队充分评估病情,经多学科会诊讨论,与家属有效沟通,考虑患者及家属意愿后,决定为其实施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
家属在充分了解后,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手术方案。手术当天,在刘燕锋博士的带领下,手术团队默契配合,通过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精准定位,仅用了不到1小时,就成功将这枚2克重的“小胶囊”起搏器植入吴爷爷的心脏。整个手术过程中,吴爷爷全程清醒,没有明显不适。
术后第二天,吴爷爷的心率就稳定在了正常范围,之前的胸闷、气促症状明显缓解,还能在病房里慢慢散步。经过几天的观察,吴爷爷恢复良好,顺利出院。“以前总担心手术风险大,没想到这么快就好了,真是谢谢你们!”出院时,吴爷爷的家人对医护团队连连道谢。
此次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为像吴爷爷这样的高龄、高风险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优质的治疗选择,也充分体现了萍乡市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复杂心律失常诊治领域的技术实力。未来,萍乡市二医院将继续紧跟医学前沿,不断引进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用更精湛的医疗技术守护百姓的心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