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文彬 通讯员 冯克利 魏悦 李海生
在惠民县实验中学的走廊上,常常能看到一个扎着高马尾的身影:铃响前,她站在拐角处,笑着呼唤学生们走进教室,不时提醒着“慢一点”,眼神里全是珍爱;课间时,她站在学生身边,指着作文本轻声讲解修改思路,指尖划过字句时带着温柔的停顿和期许;放学后,她抱着一摞古诗文默写本,脚步轻快地走向办公室,不时抚平微微翘起的页角……她就是张春月老师,自2017年任教以来一直担任初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用八年时光扎根讲台,以青春活力激活语文课堂,用细腻真心陪伴学生成长,成为学生眼中“有趣的语文老师”“善良可亲的班主任”。
执教育人守道,热忱浸润春秋
张春月,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本科。现任初一语文教师兼班主任,从教八年来,她始终践行“勤勤恳恳教书,踏踏实实育人”的教育理念,所带班级多次荣获校“语文等单科第一”“校优秀班集体”“德育优秀班集体”,辅导学生在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全市经典诵读大赛中获奖,其中2名学生获全国作文比赛一等奖。个人先后荣获“市级‘优课’”“县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暖师倾注仁心,滋养桃李成长
“初中孩子的心里藏着很多话,有的不敢说,有的不会说,而语文,就是帮他们表达的钥匙。”这是张春月老师七年班主任工作最深的体会,也是她温暖“沉默学生”的秘诀。2022年,她接手初一年级(1)班时,班里有个女生格外安静——上课把头埋在课本后,回答问题时声音细得像蚊子,周记里常常自我否定透露出自卑。针对这样的现象,班会课张老师特意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影片《地球上的星星》,影片结束大家一起讨论自己的感受,女生虽然没有举手回答,但眼睛里有了异样的光芒。课后张老师送给她一个精美的小本子,并在第一页写着“在老师眼里,你也是一颗闪亮的星星”从那天起,这精美的小本子便成了两人的“秘密对话本”。每次她们会针对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在“秘密本”上进行交流、分享。在一次《简爱》读书分享活动中,一向沉默的女生居然主动站起来,分享自己对女主人公的敬佩: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简爱始终没有将生存与幸福寄托在他人身上,而是 自食其力、独立清醒,她从不为自己的出身、相貌而自卑,她活出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女性的力量!当她说完,班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是她自我觉醒的力量!这就是教育的意义。让每一个学生看见自我,认可自我,成就自我。当初那个沉默的女生如今不仅能在课堂上主动分享作文,还成了班级“诵读小组”的成员,在校园经典诵读比赛中,她带领小组朗诵《少年中国说》,声音清亮、眼神坚定。
细节传递温情,初心绽放光芒
在母亲节“我与母亲合张影”活动当天,班上那个早年丧母的男孩很是无措,指尖反复摩挲着洗得发白的校服衣角,头埋得低低的,连眼角都透着无助。张老师用手机拍了她与男孩的合影,并且写了一封信给男孩,悄悄放进了男孩的书桌。注意到孩子的鞋子破了,张老师没有声张,在男孩生日那天她买了一双炫酷的球鞋送给了他,可盯着鞋看了几秒后,男孩眼眶突然泛红,他猛地扑进张老师怀里,手臂紧紧抱着她,张老师轻轻拍着他的后背,眼里满是心疼,两个人什么都没说,可是这个拥抱早就胜过了千言万语。张老师的办公桌抽屉里,总放着一叠素雅的信纸,上面记满了学生的小心思,那些没说出口的牵挂,那些怕刺伤孩子的温柔,都化作了纸页上温暖的字迹,悄悄守护着孩子的成长。
研课赋能提质,理论扎根课堂
初入教坛时,张老师便深知“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面对初中语文教材中小说、散文、诗歌等不同文体,她主动整合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逐篇研读课标要求,梳理知识点脉络,形成可复用的教学案例集,甚至将文言文实词虚词整理成“便携手册”,确保每一堂课都“目标清、内容实”。
作为语文教研组骨干,张春月始终以“研”促教,牵头构建“读写联动”教学模式,将经典文本与生活实践深度结合,持续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咱们不能只让学生读课文、写片段,得把生活里的观察和文本里的情感连起来。”在学习《春》的时候,张老师让孩子细致观察描写家门口的春天,“这样文字才会有温度”。她尝试跨学科融合,将语文与美术结合,让学生为诗歌绘制意境画;与历史联动,解读文言文背后的时代背景,逐渐形成“情境化、生活化”的教学风格。
针对学生“怕写作文、写假作文”的痛点,张老师梳理了初中生写作的“常见问题”,如“结构混乱”“缺乏细节”“情感虚假”等,总结出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四个核心阻碍:审题立意难精准、素材运用难鲜活、情感表达难真实、结构语言难出彩。对此构建“三阶四维”指导体系,按“基础层(学困生)—进阶层(中等生)—提升层(优等生)”分层设计目标,从“素材积累、情感表达、结构搭建、语言锤炼”四个维度精准施策。实现学生“从敢写、能写,到会写、善写”的跨越。
在组内教研活动中,常态化分享分层教学、情境课堂的实操方法,带动团队共同探索高效教学路径,助力学科整体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传帮倾囊相授,带教共促提高
面对新入职教师,张春月主动承担帮扶责任,定期开展教学经验分享会,从备课技巧、课堂调控到学情分析,毫无保留传授实践心得;常与青年教师共同磨课,逐字逐句梳理教学环节,帮助其快速适应教学节奏;还会推荐优质教学书籍、分享个人教学笔记,搭建成长桥梁,推动团队形成“互学互促、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张老师用八年的教育坚守,把热忱揉进每一堂课,把仁心藏进每一个细节,把钻研注入每一次教研,把传承落在每一次帮扶。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微光成炬”的力量,照亮了学子的成长路,温暖了团队的奋进途,完美诠释了“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真谛。这份扎根讲台的初心、护佑桃李的深情,让她成为实验中学里最动人的“教育风景”,也让“好老师”的模样,清晰地印在每一个她守护过的学生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