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广西15岁女生在霍去病墓前放手写长信”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袁同学的这封长信不仅文采斐然,更饱含着对民族英雄的崇敬,引发多家央媒转发,感动了无数读者。
在信息爆炸、娱乐至上的时代,一个少年能主动深入历史,与英雄对话,实属难得。正如网友所言,难的不是文笔,而是那份愿意读历史、牢记历史的拳拳爱国心。袁同学在霍去病墓前放下的那封长信,不仅是跨越两千年的隔空对话,更映照出年轻一代与历史英雄的精神共鸣。
英雄精神是穿越时空的精神坐标。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誓言,早已超越具体的历史场景,升华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号。袁同学从史书典籍中读懂英雄的担当,并将其化为“以青春之热血护土开疆”的信念。这说明,英雄精神从未过时,它依然是滋养青少年成长的精神钙质,是塑造价值观的重要精神力量。
这封书信之所以动人,正因它不是刻意的命题作文,而是文化浸润后自然流露的真情实感。当下,我们需要更多“袁同学式”的成长故事。如今,青少年面临多元价值冲击,英雄精神正是抵御迷茫的灯塔,它教会年轻人何为责任、何为担当,让他们懂得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当更多学生能从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丹心汗青中汲取力量,英雄精神便会代代相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陈久菊
编辑金妮
二审伍少安
三审蒋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