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再次迎来全球客商,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热闹场景,成为当下中国经济热度与开放活力的最佳注脚。155个国家和地区、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展览面积和企业总数均创历史新高,“全球最快”高铁CR450惊艳亮相,跨国公司纷纷投下“信任票”……这一连串亮眼的数字和鲜活的场景,不仅展现了进博会的强大吸引力,更折射出中国经济的坚实底气、开放的坚定决心和与世界共赢的真诚意愿。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背景下,这场“越办越好”的进博会,为何能持续升温?其背后蕴含的中国底气与世界期待,值得深入解读。
进博热的背后,是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硬核吸引力与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进口市场,空间广阔、成长预期向好,既是各国企业的稳定销售渠道,也是全球新品诞生、技术迭代的“试验场”。前七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超5000亿美元,充分证明中国市场的强大集聚效应。本届进博会免签政策落地让交流更便捷,“十五五”规划明确的制度型开放部署,为外资企业提供稳定保障。毕马威报告显示,超半数受访企业看好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这份信心源于中国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多跨国企业从“参展商”变为“投资商”,在中国市场深耕发展,彰显中国与世界共享成果的诚意。
进博热的背后,是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劲动能与新旧动能的加速转换。如果说市场是基础,创新就是灵魂。本届进博会上,CR450动车组惊艳亮相,作为国家“十四五”重大科研项目,其攻克永磁牵引、减振降噪等核心技术,单列时速453公里的纪录刷新“中国速度”,彰显中国高端制造的自主创新实力。沉浸式展示让国际社会见证中国从“世界工厂”向“创新高地”的跨越,而461项涵盖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领域的新品集中亮相,让进博会成为全球创新“首秀场”。毕马威报告显示,59%中国CEO将AI列为优先投资项,86%预期AI投资三年内获回报,这既体现企业转型决心,也得益于进博会搭建的创新合作平台,推动全球创新资源同频共振。
进博热的背后,是中国坚持开放合作的坚定决心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觉担当。中国以进博会为平台推动全球合作,彰显大国担当。本届进博会主题“开放共创新机遇,合作共享新未来”,传递中国对开放合作的珍视。123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参展,非洲企业参展数同比增长80%,最不发达国家企业达163家,彰显“一个都不能少”的普惠包容。进博会不仅是贸易平台,更是技术交流、人文互鉴的桥梁,让不同国家在互利共赢中凝聚共识。正如“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进博会让世界认识到,中国发展是世界机遇,开放合作是共同繁荣的唯一出路。
进博会的热度,是中国经济的温度。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挑战的今天,进博会的越办越好,展现中国经济的坚实底气和创新活力,传递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时代强音。从市场吸引力到创新驱动力,从政策保障到大国担当,进博热的背后,是中国与世界的双向奔赴、彼此成就。相信在各方努力下,进博会将成为推动全球共同开放、发展、繁荣的重要平台,让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潮流更加澎湃。(文/李强)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