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铅山县实验小学第六期“我为学校题校名”书法展示活动温情启幕。这场以笔为媒、以字为桥的活动,既让书法教育在校园扎根生长,更让学生在笔墨间增强主人翁意识,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找到展示自我的舞台,绘就全面发展的生动图景。
11岁少年挥毫出彩 笔墨间藏功底与深情
五年级(1)班的金钰涵同学,成了本期活动最亮眼的“小书法家”。今年11岁的她,是品学兼优的优秀少先队员,更是校园里出了名的“书法迷”——每天课后,她总爱泡在书法社团,握着毛笔的小手稳而有力,临摹字帖时眼神专注得让人不忍打扰。此次题校名,她凝神静气,笔尖在宣纸上缓缓游走:“铅”字的撇捺舒展有度,“山”字的竖画挺拔有力,“县”“实”“验”“小”“学”每个字都工整隽秀,既透着孩童特有的灵气,又藏着超出年龄的扎实功底。
“写校名的时候,我想着每天走进校门看到的校训,想着和同学在操场玩耍的样子,就觉得每个笔画都要写得认真些。”金钰涵笑着说。她的作品里,一撇一捺见功夫,一横一竖含真情,评委老师评价:“这不仅是字写得好,更能看出孩子对学校的心意,笔墨里都是温度。”
以字为媒传文化 手写校名成校园名片
“我们希望通过‘题校名’这样的活动,让书法不再是课本里的知识点,而是能亲手触摸的文化。”校长邹其文介绍,从第一期活动至今,已有数十名学生在这个平台展示书法才华,不少同学因为参与活动爱上了练字,课间走廊里讨论“哪个字的结构更漂亮”“怎样握笔更稳”的声音多了起来。
更重要的是,当学生亲手写下“铅山县实验小学”这七个字,他们对校园的归属感悄悄升温——“这是我写的校名,我要更爱护我的学校”,成了很多孩子的心声。如今,这些稚嫩却真诚的书法作品,有的挂在教学楼走廊,有的做成校园文创,“手写校名”渐渐成了学校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既推动了书法教育的普及,更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少年心中种下了传承的种子。
墨香未散,热爱延续。未来,铅山县实验小学还将继续以书法活动为纽带,让更多孩子在笔墨间感受汉字之美,在书写中传递对校园、对文化的热爱,让传统文化的光芒照亮成长之路。(万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