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企业在进博会上展示产品
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本届进博会,北京交易团继续亮相人文交流活动展区,超1600家京企到场寻找新机会。此外,雀巢、西门子中国、特斯拉、华熙生物、泡泡玛特等总部设在北京的企业,也在这个国际化舞台上展示着自身发展的强劲动力。
北京身影贯穿进博会
展览面积超43万平方米,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首发——这些数字背后,是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信心的最直接体现。在进博会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展示平台上,北京的身影无处不在。
在本届进博会的人文展示区,大屏上不停切换着“鸟巢”、天坛、角楼等地标景观,还能欣赏到“不夜朝阳”以及亮马河畔的流光溢彩;老字号不仅带来了地道的老北京茶文化,还有3D打印黄金饰品的技术。
当Booster机器人在国家展5.2馆的中国馆亦庄展区踢起足球,围观的人们都忍不住叫好。它们是2025年在巴西举行的RoboCup世界机器人足球赛人形组与小型组的冠军。不仅有足球冠军,还有全球首个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天工Ultra”、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体操冠军松延动力N2也同时亮相——它们都出自北京企业。
寻找新伙伴促成新合作
进博会平台也为参展企业寻找合作伙伴、促成新合作提供契机。
本届进博会上,北京的52TOYS与迪士尼合作IP“疯狂动物城”系列的第二款盲盒“疯狂动物城的最佳拍档”线下首发;菜百股份与上海金币签约合作;北京大商国际(北京红上公司)与法国城堡公司、德国哈勒道啤酒公司、西班牙大商投资有限公司、巴拿马卡门庄园、澳大利亚澳龙澳牛王有限公司等签约,未来三年内,采购产品总值不低于1亿美元;新兴际华集团与约9个国家进行签约,产品范围涵盖纺织原料、农副产品、化工产品、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签约金额在6亿美元左右;6家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优质企业与海淀区签署协同合作发展备忘录;伊利专业乳品与平谷区企业紫兴园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进博会不仅是采购平台,更是投资合作的重要渠道。展会期间,北京市多个区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招商引资及宣传推介活动。
昌平区举办“共享机遇创赢未来”全球合作伙伴招商推介会上海专场;海淀区举办“京沪携手,海纳进博”两区建设长三角推介会,组织322家单位在本届进博会上开展采购洽谈与招商推介;朝阳区在上海举办“商汇朝阳开放共赢”2025北京朝阳投资合作交流会;西城区走进进博会招商推介会聚焦重点产业,通过介绍西城区最新产业政策及行业发展动态,搭建政企交流桥梁,共谋合作发展路径。
展示持续扩大开放决心
进博会期间,北京向全球企业展示了其多项优惠政策与持续扩大开放的决心。
北京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区”政策叠加的城市。“两区”建设以来,累计实施140余项突破性政策,其中全国突破性政策70余项,形成了向全国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对此,身在北京的跨国企业深有体会。雀巢大中华区集团事务及可持续发展高级副总裁方军涛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表示,作为深耕北京市多年的外资企业,自1995年在朝阳区落户以来,雀巢始终与北京市和朝阳区各级政府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与良好的合作关系。北京市和朝阳区持续推进“两区”建设、不断提升总部经济能级和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为雀巢在京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北京市发布了新版总部政策——《北京市推动总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突出“北京服务”金字招牌。新版总部政策将总部企业分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总部、贸易型总部等六类,并提供了八项便利化措施。
作为北京外贸第一大区,朝阳区的数据充分展现了北京对外开放的成果。2025年1月至9月,朝阳区新设外资企业399家,居全市各区首位;实际使用外资19.8亿美元,居全市各区首位;全区累计完成货物进出口总额9361.3亿元,占全市总量的38.9%。
目前,北京拥有外资企业3.5万家、外资研发中心221家。据北京市商务局数据,今年1到9月,北京全市实际利用外资46.9亿美元。北京首都、大兴两大机场外籍出入境人员同比增长34.02%,达到458.8万人次;国际货邮吞吐量达到58.67万吨,增长7.99%。
透过进博会的窗口,世界看见了一个文化、科技与经济并重,传统与现代交融,持续扩大开放的北京。
文并摄/本报记者 张鑫
统筹/余美英责任编辑:冯莉(EN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