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老科学家走进柏林庄学校,带领四年级学子畅游生命演化长河

10月29日,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科学家马润林走进校园,为我校四年级全体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现代人类起源与迁移》的精彩讲座,带领同学们进行了一场穿越亿万年时空的科学探险。

科学火炬,薪火相传

活动伊始,少先队员代表为远道而来的科学家系上了鲜艳的红领巾,并献上鲜花,这一庄严而温馨的仪式,不仅表达了同学们对老科学家的敬意,也象征着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在代际间薪火相传。马润林科学家和蔼的笑容与亲切的问候,瞬间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

追溯起源:我们从哪里来?

讲座在同学们好奇与期待的目光中正式开始。巨大的电子屏幕上,一幅波澜壮阔的生命演化画卷徐徐展开。

马润林老师从“所有的生命都是有联系的”这一基本概念讲起,通过展现庞大的“地球生命树”,生动阐释了万物同源的奇妙关联。当屏幕上显示出“宇宙已存在132亿年,地球生命已演化38亿年”的宏大时空尺度时,同学们不禁发出阵阵惊叹,感受到了生命的渺小与伟大。

针对“现代人类起源”这一核心问题,马老师深入浅出的就“非洲单一起源”假说做了详细的阐述,引导同学们像真正的侦探一样,根据线索去思考和探索科学的奥秘。

探索迁移:我们是“龙的传人”

讲座不仅追溯了人类的遥远起源,更精彩地还原了先民们迁徙与创造的史诗。

马老师告诉同学们,我们东亚汉民族深厚的文化根基,正源于悠久的农耕历史。全球最早的农业实践塑造了我们祖先“勤劳、聪明、善良”的品格。先民们最早认识到雨水对农耕的重要性,因此总结出二十四节气,并因龙是“司雨之神”而形成了独特的“龙的传人”文化认同。

为了实证这段波澜壮阔的迁移史,马老师展示了清晰的男性全球迁移路线图,描绘了史前人类从起源地向全球扩散的路径。一张基因频率分布图更是引起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该图显示,这个与酒精代谢相关的基因频率自东向西递减,为东亚人群的迁徙历史提供了强有力的遗传学证据。

学子专注,梦想启航

整个讲座过程中,礼堂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四年级的同学们身着整齐的校服,全神贯注,眼中闪烁着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展现了我校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求知精神。

意义深远,点亮未来

“生命是一个过程,意义由自己界定”,为本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深深印刻在同学们的心中。这场讲座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成功地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科学梦想的种子,激励着他们未来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用自己的努力去界定生命的意义。本次活动极大地激发了我校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为校园科普教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石家庄市柏林庄学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