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扎根泥土的“罗盘”,指引基层干部的初心方向

10月30日,罗官章同志带着未尽的牵挂离开人世,却为基层干部留下了一座永不熄灭的精神灯塔。这位毕生扎根山区的老党员,用38.83元的工资卡余额、穿烂的12双胶鞋、800个日夜的蹲点试验,写就了一部“扎根”的教科书。他的事迹不是遥不可及的传奇,而是每个基层干部都能触摸的“活教材”,当我们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徘徊时,罗老用一生诠释的“扎根”智慧,恰似一柄精准的罗盘,为我们指引着初心方向。

以“蹲”为尺,丈量民情厚度。罗官章的“扎根”,始于“蹲”的姿态。退休后重返牛庄乡,他没有坐在办公室“指挥”,而是蹲在海拔1800米的山顶,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攻克天麻有性繁殖技术,他蹲守试验田800余天,记录3大本实验数据,甚至为弄清地膜覆盖种植技术,被锯片锯断两根手指仍坚持试验。这种“蹲下来”的实干,让技术真正落地生根,牛庄乡天麻产业从无到有,2020年产值达7500万元,带动1500余农户户均增收超5000元。他的“蹲”,不是形式的“下沉”,而是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当作自己的“课题”,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数据破解难题。这种“蹲”的智慧,正是基层干部最需要的“实干密码”。

以“清”为镜,映照公仆本色。罗官章的“扎根”,贵在“清”的底色。工资卡上38.83元的余额,与他资助困难户时“一塞就是300元、500元”的慷慨形成鲜明对比。他临终前立下遗言:不收乡亲一分份子钱,丧事从简。这种“苛待自己、厚待群众”的清廉,不是刻意的“作秀”,而是将权力视为责任、岗位视为服务的本能。他常说:“党员的根,要扎在群众的心坎上。”这种“清”的境界,正是基层干部需要的“扎根”,是清风两袖的“服务责任田”。当我们在基层面对诱惑时,罗老的“清”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公仆应有的本色。

以“燃”为炬,点亮振兴之路。罗官章的“扎根”,终在“燃”的情怀。他把让乡亲们“荷包鼓起来”作为最大牵挂,从天麻种植到烟叶、中药材、高山蔬菜三大产业并举,从“试验-失败-再试验”到“户户有产业、人人有增收”,他像一颗“火种”,点燃了牛庄乡的振兴之火,通过技术培训,让200多名村民掌握了天麻种植技术,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2020年,牛庄村民人均收入突破1.6万元,他不仅“燃”了自己,更“燃”了乡亲们,让昔日的贫困闭塞之地变成生机勃勃的“金窝窝”。这种“燃”的情怀,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大事”来办,用实干诠释“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当我们在乡村振兴中迷茫时,罗老的“燃”恰似一把火炬,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致敬罗官章,更致敬每一个在泥土里扎根的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我们要认真领会罗老留给我们的“扎根哲学”:扎根,是蹲下来听民意、解民忧的姿态;是清如水、明如镜的品格;是燃尽自己、照亮他人的情怀。只有把根扎进泥土里,才能长出让群众信得过的“果实”,只有把心贴近群众,才能书写出无愧于时代的“答卷”,这才是新时代基层干部最该继承的“初心密码”。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肖守娇(随县唐县镇人民政府)

责编:沈素芬【责任编辑:詹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