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十佳青年医师张莹:给患者稳稳地“医”靠

十六年,足以让一棵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对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张莹而言,从2009年毕业至今的十六年临床生涯,是她将儿时“救死扶伤”的梦想,淬炼成一份沉甸甸责任与坚守的历程。在日复一日的接诊、查房中,在年复一年的付出与陪伴里,她以精湛医术为刃,以仁爱之心为灯,为无数患者及家庭点亮了希望之光,抒写着一名当代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见微知著,以专业守护生命

在急诊轮转时的一次接诊经历,至今让张莹记忆犹新。初见患者时,她就敏锐地察觉到异常——患者皮肤异常白皙,这让她立即警觉这并非普通的电解质紊乱。出于专业本能,她首先考虑是否存在垂体功能减退。经过深入了解,得知患者曾反复因低钠就诊,平时补钠后即离院,但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长期以卧位为主。这一细节更加深了她的怀疑。

在追问病史过程中,患者有明确的产后大出血病史,这让张莹高度怀疑患者可能患有席汉氏综合征的可能。张莹随机安排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并住院治疗。而检查结果也印证了张莹的诊断,患者患有席汉氏综合征导致的腺垂体功能减退。经过补充相应缺乏的盐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一系列规范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康复出院。

更让张莹欣慰的是,当患者再次来复诊时,是自己走着来的,精神状态也很好,基本恢复了正常生活。“我终于能照顾自己了”,患者朴实的话语中洋溢着新生的喜悦。

信任,筑起医患之间温暖的桥梁

"张大夫,在你这里治疗,很踏实!"这是一位外地患者专程赶到济南就诊时对张莹说的话。原来这位患者患有糖尿病且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张莹在收治这位患者后,没有急于调整用药,而是仔细询问患者的饮食起居、用药习惯,甚至工作压力和生活作息。"张大夫是第一个这么详细了解我情况的医生,"患者感慨地说,"她不仅看病,更是在关心我的整个生活状态。"

基于全面评估,张莹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令人欣喜的是,患者的血糖控制有了明显改善。"这么多年,第一次把血糖控制得这么好,"复诊时患者激动地说,"您不仅治好了我的病,更给了我好好生活的信心。"

而这位患者后来成了她的"义务宣传员",不仅自己定期复诊,还陆续介绍了多位亲友前来就医。如今,在她的诊室里,经常能看到患者带着家人、朋友一起来就诊,这种代代相传的信任,成为医患关系最动人的注脚。

“我们面对的不仅是疾病,更是一个个生动的人。”从医以来,在张莹的手机里,存着许多出院患者的电话,长期的健康随访和用药指导早已成为她工作的一部分。对病情研判、用药时间、饮食禁忌等事项,总会不厌其烦、事无巨细地向患者和家属反复交代。在她看来,患者的信任是她前行路上最珍贵的动力。而她所做的就是始终秉持"待患者如亲人"的行医理念,用专业和温度回报这份沉甸甸的信任。

精进不休,以专业成就医者价值

精湛的医术是医者守护生命的根本。张莹不仅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参与病人管理,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更主动前往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中心进修深造。进修期间,她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刻苦钻研,完成多篇临床论著,以优异的成绩被评为优秀进修医师。学成归来后,她将先进理念与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承担山东省医学会临床科研专项基金项目并顺利结题,以科研创新推动临床进步。

这份对专业的执着追求,也让她在各项专业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从2021年济南市医院感染管理技能竞赛个人二等奖,到院级三基技能竞赛二等奖、病历评选一等奖,再到2025年济南市老年医学能力与应急处置竞赛团体三等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她先后荣获济南市第二批中青年优秀保健人才、2024年济南市保健工作表现突出个人及山东省卫生保健先进个人称号。这些荣誉不仅见证了她的专业成长,更彰显了她作为一名医者的责任与担当。对她而言,每一次学习、每一项科研、每一个荣誉,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用更精湛的医术守护百姓健康。

回望十六年行医路,在张莹看来,医生开具的每一张处方里,除了有药物,还应该包含希望与温暖。正是这份信念,让她在工作岗位上始终保持着最初的热情。每当看到患者康复的笑容,她就更加确信——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一场以心暖心的修行。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她会继续带着这份初心,做患者身边稳稳地“医”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