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无偿温暖路——公益顺风车司机陈修龙的坚持与守望

大皖新闻讯 十年前,陈修龙只是蚌埠义乌商贸城从事女装批发的普通司机,十年后,他成了许多人心中“最温暖的陌生人”。他用自己的私家车,在城市道路之间搭起了一座爱心的桥梁,让“免费”、“顺路”、“信任”这些简单的词,在每一次接送中,都有了沉甸甸的分量。据统计,十年来,他累计发布756条爱心线路,提供过1643个座位,搭载了1156名乘客。

陈修龙。

缘起 一次偶然的加入

陈修龙是蚌埠市蚌山区南湖社区居民。2015年初,一个朋友向他介绍了公益顺风车。那时的他,只是觉得“顺路带个人,能帮到别人,也能让路上不那么孤单”。可当他真正了解了这个组织的理念——爱心传递、绿色环保、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他认为,这是一件值得长期做下去的事。

于是,带上自己2014年底刚买的新车,2015年3月起,陈修龙加入蚌埠公益顺风车协会。从此,车轮成了他传递爱心的载体。坚持“绿色出行、缓解出行压力、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的宗旨,他和他的车将固定线路与应急线路相结合,开始了数字的重复与叠加。

手指顺风车标。

“刚开始只是在群里发个线路,没想到真的有人联系我。”陈修龙笑着介绍说,“第一次接到的是我们市场的经营户老王,得知我们要一起回市里,于是就搭上了我的车,成了第一个‘顺风客’。10年了,后来虽然没有再联系,但下车时那一声‘谢谢你啦’,那份被信任的感觉,我一直记得。”

坚持 十年如一日的运行

此后,陈修龙便走上了公益“顺风车”的道路,谈及收入,如今已经是44岁的他向大皖新闻记者表示,自己家庭是蚌埠老二马路市场的经营户,做批发就是肯定要挣钱的,不然怎么生活,但是在顺风车上,十年来一分钱没有收过,也不能收,不然就失去了“公益”这两个字的含义。参与公益顺风车的运作很简单,陈修龙介绍,分固定线路:比如每天早上从市区开车过淮河大桥前往淮上区的义乌商贸城,傍晚时分再从商贸城返回市区,除了外出进货不在蚌埠的时间段,他都会提前在群里告知行驶线路和途经地点;另外就是临时线路:如果自己要去别的地方,他会把行程提前发到群里,看看有没有顺路的人。

手机上的微信群。

在陈修龙的带领下,他们的顺风车群最高峰时QQ群里有400多人,现在转到微信群,也有200多人,参与车辆近100台。陈修龙自己一天最多接过3趟乘客,有时是一人,有时是两人,偶尔也会坐满三个位置。

暖心 与李女士的道路缘分

李荣女士是陈修龙最早的乘客之一。2015年4月,她通过朋友了解到当地有公益顺风车,当时50多岁的她不会驾车,看到陈修龙在群里发的线路,感觉比较顺路,就联系了他。

“她上车时还挺拘谨的,怕麻烦我,感觉不好意思。”陈修龙回忆道,“我就跟她说,顺路而已,不麻烦。后来她才慢慢放松,聊起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目前,由于李荣女士家里也有了车辆,搭车的机会不是很多了。但遇到不凑巧时,她还是会主动联系陈修龙,希望继续搭上“顺风车”。面对大皖新闻记者,李荣表示,10年时间了,他们两人成了“车上的朋友”,“陈师傅不仅帮我省了路费,更让我每天的上下班路变得更有期待。”

与搭乘者李荣告别。

安全 十年零事故的承诺

“车辆行驶中就怕出事,安全行驶是第一位的。”陈修龙语气坚决地说。他深知,每一次接送,别人都是把安全交到自己手上。十年来,他从未发生过交通事故或纠纷。秘诀很简单:谨慎驾驶、提前检查车辆、提前规划路线。遇到紧急情况,同为队友的朋友也会第一时间赶来帮忙。

随着私家车越来越普及,公益顺风车的需求明显减少。陈修龙坦言,今年以来,除了固定线路的接送,临时顺路的乘客已经很少了。

大皖新闻记者注意到,陈修龙的这款私家车,如今已经10年了。虽然车况早已不如当年,但陈修龙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这辆车见证了我十年的公益路,载过的人、说过的话、听过的故事,都在它的里程表里,很舍不得它。过两年也许可能会换车,但用途不会变,还会做公益使用。”

公益 让温暖继续在路上

陈修龙的公益并不局限于顺风车,作为“与爱同行”爱心公益协会志愿者,他关心“一老一小”,常去当地福利院、老人院慰问演出,为孤寡老人换被褥、钉窗帘、清杂草;在助学领域,他参与春雨助学,资助困难大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他常带着女儿一起做公益,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现在女儿已经高二了,女儿陈思元也成了自己爱心公益的伙伴和“父女兵”。 采访中,陈思元表示,从一年级开始,还不太明白事理的她,就坐在爸爸的车里,看着他的一举一动,现在长大了,愈来愈觉得,他的行动是值得的,自己也要跟着爸爸学习和参与。

和女儿一起探讨公益。

十年来,陈修龙先后获得“十佳最美公益人”、“蚌山区优秀志愿者”、“十大最美顺风车车主”等荣誉,并入选“蚌山好人”,参评“蚌埠好人”。

目前获得的荣誉。

如今,陈修龙的爱心车仍在蚌埠街头行驶,车里的爱心座椅始终“不空闲”。十年爱心顺风路,不是终点,而是一场永不落幕的公益接力。他说,“但凡只要还有人需要,公益顺风车,我就会一直做下去。”

幸福的一家人。

大皖新闻记者 李勇 通讯员 王梦圆

编辑 张大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