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可
近日,牡丹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再传捷报:一名因颅脑外伤致颅骨粉碎的患者,在首次开颅3个月后接受深低温保存的自体颅骨骨瓣回植手术顺利康复出院,术后头型与术前无异,患者及家属特意送来锦旗致谢。这是该院神经外科成功开展的第5例新型深低温自体颅骨骨瓣保存回植手术,所有病例均无并发症,这一成果标志着该院在颅骨缺损修复领域迈入技术新高度。
据了解,该患者因突发严重颅脑外伤紧急被送往医院。牡丹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波带领医疗团队迅速响应,为其紧急实施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手术。术中发现,患者颅骨骨瓣已碎裂成多块,考虑到家属“保留自体骨瓣”的诉求,决定采用深低温颅骨保存方案。(先细致清除粉碎骨瓣表面的软组织与污染物,确保骨瓣洁净;随后将处理后的骨瓣放入-80℃超低温冰箱进行预冻处理,为后续深低温储存奠定基础;最终,骨瓣被转入-196℃液氮罐中进行长期保存,整个过程都是在无菌操作下进行,这样能最大程度锁住骨瓣生物活性,为后续回植手术成功提供安全保障。)
待患者身体条件符合手术要求后,将液氮中保存的骨瓣取出复温、精准拼装,成功植入患者颅内。术后恢复期间,患者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头部外形恢复自然,达到“完美”的手术效果,“现在根本看不出来做过手术,真的太感谢李主任了!”出院时,患者紧紧握着李波的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家属也特意制作了写有“医术精湛传四方,医德高尚暖人心”的锦旗,以表达他们深深的感激。
据悉,以往传统的颅骨缺损修补方法多采用硅胶、钛网、PEEK等人工材料,费用高,术后并发症多。而新型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回植技术凭借其显著优势正逐渐得到广泛关注。再好的人工修补材料也不如自己的骨头好!与人工材料相比,自体颅骨具有极佳的组织相容性,不会引发排异反应,感染风险也更低,并且在弹性、抗击力、耐压性和隔温性等方面与人体原生颅骨高度契合。和传统的骨瓣保存方式相比, -196℃ 液氮深低温储存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颅骨的成活性,更好地保障无菌环境,为手术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项技术有着明确的适应症和规范严谨的操作流程,从骨瓣取下、清洗保存,到复温回植以及术后管理,每一个步骤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李波介绍道,“碎裂这么多块的骨瓣能保持存活并成功植入患者颅内,实属少见”。虽然手术存在骨瓣吸收、移位等潜在风险,但通过术前的精准评估、术中的规范操作以及术后的精细化管理,这些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针对儿童、老年人以及多发性损伤等特殊患者群体,医疗团队还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前,牡丹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已熟练掌握深低温自体颅骨骨瓣保存回植技术,成功为多名患者重塑了颅骨的完整性。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为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提供了更理想的治疗选择,也充分彰显了该院神经外科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卓越技术实力。未来,有望帮助更多患者重获健康颅骨和自然美观的头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