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为期11天的2025“我与地坛”北京书市于地坛公园圆满落幕。清华社作为首次参与地坛书市的参展单位,置身“北京市民文化记忆”情境之中,深刻感悟到文化的“高雅性”与生活的“烟火气”相融合所产生的独特魅力。这种“逛公园、淘好书、享生活”的综合体验,既不同于专业书展的严肃刻板,也有别于普通市集的浅层消费模式,切实让“读书”融入了日常的生活场景。清华社此次参展,不仅为展示精品图书搭建了平台,更是品牌展示、读者调研和文化传播的核心窗口。
精品图书以飨读者
此次参展,清华社结合地坛书市的特点,精选150余种图书以飨读者。既有《世界轻重武器大百科》“新军迷系列”等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相关的军事类图书,也有学术价值突出、反映前沿科技发展水平的《DeepSeek实用操作手册》《AI通识课12讲:走进人工智能》等热点畅销图书。
教辅类图书同样受到读者欢迎,公众对“清华”品牌的信赖直接拉动了教辅图书销量,清华社特别选出多款与“清华附中”“语文报”“中国日报”等知名教育文化机构联合研发的产品,如“清华附中给孩子的通识课”系列、“语文报小学生同步金奖作文”系列、“中国日报教你写好英语作文”等在地坛书市集中呈现。
地坛书市的读者群体呈现出鲜明的“老中青全覆盖”特征。工作日可见佩戴老花镜精心挑选图书的老年读者,周末则迎来大批“遛娃 淘书” 的年轻父母;甚至00后读者会主动询购《山海经》《看遍中国博物馆》等深度社科类书籍。尤为可贵的是,读者需求已超越单纯选购低价图书的层面,而是基于明确的阅读偏好:理工科学生专程选购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前沿科技著作,小军事爱好者纷纷恳请父母购买军事系列科普图书。此类精准而深入的需求对接,使参展图书选品切实契合读者实际需求。
出版文创大有看头
清华社今年特别重视文创产品板块,旨在提升品牌影响力和读者参与度。往年文创产品侧重宣传功能,今年首次尝试线下推广,在展位设专区吸引消费者。文创产品设计融合清华特色与图书元素,如笔记本、文具系列,以清华紫为主色调,融入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及名句“读书破万卷”,兼具激励意义与实用价值。其中,《万众人生,千般可爱》的周边最受本次书市读者喜爱,销售数量超1000个,销售量top9均为文创产品。
此外,展位上新增清华建筑设计院的文创产品,成为年轻人打卡热点,吸引家长驻足。家长期望这些产品让清华精神伴随孩子成长,这些物件正成为联结读者与清华的情感桥梁,传递文化内涵。
活动传递文化温度
清华社于地坛书市期间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书籍’作为艺术——《艺术家书》来了”的演讲活动。清华社编辑现场展示了27种艺术家书,使读者得以初识这一鲜为人知的艺术家手制书门类。
清华社继创新《山海经》之后,再次实现对纸质书呈现形式的突破。为彰显书中众多艺术家书创作者的才华,《艺术家书》特采用一系列独特的设计理念,将艺术家手制书的概念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充分展现艺术家以书籍为载体的综合性艺术表达。
清华版《山海经》团队发掘了清华学子陈丝雨的毕业设计作品——以十余幅手绘《山海经》插图装帧而成的艺术家手制书,经精心编辑出版后,成为引领当代《山海经》绘本风潮的现象级畅销作品,被出版界誉为“一部著作开启了一个时代”。如今,这部由艺术家手制书演变而成的《山海经》已蜚声国际,相继推出英语、俄语、韩语、泰语等多语种版本。美国电影《教父》导演科波拉称其为“古老东方智慧的新窗口”;北京大学陈连山教授予以郑重推荐,该书亦入选“新华荐书”年度十大好书榜单。
清华社编辑团队凭借敏锐洞察力发掘了古老的女书手制文献——三朝书,将其编纂为纸质出版物《传奇女书》,并成功实现意大利文、土耳其文版权输出。其中意大利文版《传奇女书》被意大利著名杂志《全景》评为年度“意大利最值得阅读的50本书”之一,拓展了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疆域,彰显其深厚的跨文化价值。
责任编辑:赵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