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问医】驱蚊手环和驱蚊贴如何选?疾控专家支招

随着国庆、中秋假期将至,不少人已计划好外出旅游、赏月,但恼人的蚊虫却并未“按时退场”。有读者反映,即便随身佩戴驱蚊手环,使用驱蚊贴,身上仍时不时被叮出蚊子包。这类便携的驱蚊产品是否靠谱?又该如何科学防蚊?为此,记者采访了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中心病媒生物监测科梁文琴博士,请她为大家作出专业解答。

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中心病媒生物监测科梁文琴博士

“驱蚊手环和驱蚊贴有一定作用,但防护效果非常有限。”梁文琴从原理上解释了这类产品的局限性。她表示,驱蚊手环、驱蚊贴的驱蚊原理,是通过内置或浸泡含有驱避剂的药剂,依靠其挥发在局部形成保护。但由于产品体积小、含药量低,防护范围和持续时间都十分有限,“只能对佩戴部位附近的小范围区域起到一定作用,无法形成全身有效的防蚊屏障”。

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面上的驱蚊手环、驱蚊贴缺乏统一的生产和检测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产品可能存在驱避剂含量不达标、挥发过快等问题,实际防蚊效果会大打折扣,难以满足户外长时间活动的防护需求。”

市面上的驱蚊手环、驱蚊贴品类繁多

那么,户外防蚊该选择什么产品?梁文琴给出了建议:优先选用含有避蚊胺、驱蚊酯等有效成分的专业驱避剂。“这类驱避剂经过科学验证,能在皮肤或衣物表面形成保护层,有效干扰蚊虫的嗅觉系统,从而达到驱避效果。”

不过,使用驱避剂也有“讲究”。梁文琴提醒,购买时应仔细查看产品成分表,避免误将普通花露水当作防蚊产品。“很多香味浓郁的普通花露水并不含避蚊胺、驱蚊酯等有效成分,仅能掩盖人体气味,并无实际防蚊作用”。

超市里的各类驱蚊产品

针对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她进一步给出细化建议:“驱避剂的浓度越高,通常驱蚊效果越好,但其中化学成分含量也相对更高。儿童等皮肤较为敏感的人群,选择浓度在7%–10%的驱避剂即可,不必追求高浓度产品,以免刺激皮肤。”同时,她强调使用前务必阅读产品说明书,按照标注的“适用人群”“使用方法”规范操作,比如儿童可先小范围试用,确认无过敏反应后再正常使用。

随着假期外出游玩、赏月的人员增多,梁文琴建议,除了使用驱避剂,户外活动时还可采取穿长袖衣物、浅色服装等措施,尽量避免在蚊虫活跃的傍晚或清晨时段前往草丛、水域等蚊虫密集区域。“多措并举,才能更全面地做好防蚊保护,安心享受假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董婧珣

编辑 郑康宁

二审 刘娟

三审 周文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