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问医】天眼问医联手顶尖骨科,一次说清家长的焦虑

专家简介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小儿骨科 主任医师徐蕴岚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小儿骨科 主治医师张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与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儿童腿部骨骼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家长重视。O型腿、X型腿等下肢畸形,不仅关乎外观,更可能影响孩子的运动功能与心理健康。

近期,“天眼问医”栏目特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小儿骨科主任医师徐蕴岚、主治医师张强,就儿童常见下肢骨骼问题展开专业讲解,为广大家长提供权威指导。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小儿骨科主任医师徐蕴岚(中)、主治医师张强(右一)做客“天眼问医”栏目

下肢畸形:分类、成因与诊断方法

徐蕴岚主任首先系统介绍儿童下肢畸形的常见类型及判别要点。她指出,下肢畸形是一个涵盖范围较广的临床概念。

从发生部位来看,可涉及足、踝、小腿、膝、大腿乃至髋关节;从病因区分,则包括先天性与后天性两大类。先天性畸形如多趾、并趾、马蹄足、胫腓假关节、髌骨脱位、踝关节脱位等,出生时即存在;后天性畸形则多与可控因素相关,例如营养性问题——维生素D缺乏或钙摄入不足导致的佝偻病,常表现为O型腿;外伤因素中,儿童骨折后若处理不当,尤其伤及生长板,可能导致畸形愈合,影响骨骼正常发育。此外,某些发育中出现的暂时性O型腿或X型腿属生理现象,通常可自行矫正,但仍需专业医生鉴别其性质。

某些罕见代谢性疾病,如骨骼发育不良、粘多糖累积症等,也可能导致下肢畸形。

徐蕴岚强调,判断是否属于病理性下肢畸形需综合评估:包括孩子的全身营养状况、身高体重发育、身体比例协调性等;专科医生还会通过望、触、叩、听及关节活动度检查,并结合影像学手段(如X光)明确诊断。

下肢畸形的潜在影响:不止于外观

张强医师指出,下肢畸形虽一般不威胁生命,但若忽视处理,将对孩子造成多方面的长期影响。

在生理层面,可导致行走功能受限、步态异常(如摇摆步态),长期甚至引发疼痛、肌肉萎缩与关节不稳。某些畸形如未经治疗,至成年期可能出现关节退行性变,例如马蹄内翻足、双下肢不等长所致跛行、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导致的加压步态。

在心理层面,因身体差异产生的自卑、焦虑情绪,可能使孩子回避社交、影响性格发展。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小儿骨科主任医师徐蕴岚做客“天眼问医”栏目

扁平足:是否导致畸形?如何矫正?

就“扁平足是否会引起下肢畸形”的常见疑问,张强明确表示“会”。

由于足弓塌陷、足部弹性降低,扁平足可导致下肢力线异常、肌力不平衡,进而诱发膝内翻、外翻等继发畸形。

她说,扁平足可以矫正。柔韧性扁平足可使用高帮鞋、定制足弓垫等保守方式改善;僵硬性扁平足则需考虑手术干预。

扁平足成因包括先天性结构异常(如舟骨肥大、跟骨外翻)、遗传因素等。预防应注意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负重和长时间站立,可通过穿支持性鞋子、使用矫形垫及加强足底肌肉训练来延缓进展。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小儿骨科主治医师张强做客“天眼问医”栏目

婴幼儿髋关节发育:隐藏的风险与早筛重要性

徐蕴岚指出,婴幼儿期髋关节发育不良往往表现隐匿,尤其是半脱位和单纯发育不良,外观多无异常,易被忽视。髋关节发育不良可分为全脱位、半脱位和发育不良三种程度,严重者可在成长后出现疼痛、关节提早退化等症状,尤其女性在孕期更易症状加重。

她强调,早期筛查与动态观察至关重要,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进行发育评估,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驼背与脊柱侧弯:辨别、预防与矫正

针对家长常关心的“坐直站直能否防驼背”问题,张强表示,偶尔姿势放松属正常现象,但长期不良姿态可能导致姿势性胸椎后凸。

徐蕴岚进一步解释,姿势性驼背可通过行为干预改善,而病理性驼背(如休门病等)则需医学治疗。她明确区分了驼背与脊柱侧弯:前者是矢状面上的后凸畸形,后者则伴冠状面侧弯与椎体旋转,须通过影像检查明确诊断。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主持人 冷赛楠

文字 冷赛楠

摄影摄像 周麟宇

视频剪辑 汪强

编辑 郭睆秋

二审 刘娟

三审 周文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