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8日,牂牁江畔的风雨格外猛烈。老渔民赵孝凡站在家门口,望着被狂风掀飞的瓦片和剧烈摇晃的树木。他没想到,这个下午会成为他六十年人生中的难忘时刻。
当天下午五时许,突然狂风大作,赵孝凡急忙往江边赶去。水雾弥漫的江面上隐约传来呼救声。一艘客船在江心倾覆,数人站在倒扣的船底上大声呼救。
“当时什么都没想,就想着赶紧救人。”赵孝凡后来回忆道。他发现没带船钥匙,立即打电话让妻子送来。拿到钥匙后,还急忙告诉妻子再去叫点人来帮忙。
平时,快艇在江中灵活无比、来去自如。但在狂风巨浪中,径直前进都显得异常艰难。漫长的三分钟后,赵孝凡终于靠近事故船只。他看到九个穿着救生衣的孩子在风雨中哭喊,便大声喊道:“别怕,我来救你们了!”他两次尝试攀爬滑溜的船底,第二次终于成功。用缆绳固定好快艇后,开始一个个地拉孩子上船。
“不要怕,不要着急!一个一个来。”他反复说着这句话,并先后将九个孩子全部安全转移到快艇上。返航途中,他还听到倒扣的船底传来敲击声,一上岸就立即联系海事部门请求支援。
救援人员很快赶到现场,赵孝凡又和村民们加入其中。大家喊着号子,合力拖拽船体,直到所有被困人员获救,他才反应过来新装的渔棚早已被大风刮走。
“棚子没了可以再建,人没了就真没了。”赵孝凡说。
在牂牁江边,赵家三代都是摆渡人。村民说,赵孝凡救人不是头一回了。十多年前,他就曾跳入江中救起落水儿童。
获得“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的荣誉,赵孝凡显得很谦逊:“都是江边人,从小父母就教,见人落水要伸手。”
如今,山间的公路修通了,孩子们不再需要乘船上学。但赵孝凡仍然保持每天到江边巡视的习惯,提醒孩子不要在江边玩耍。
四十多年来,牂牁江见证了这个普通渔民的日常生活,也见证了他不普通的勇气和善良。在平凡的乡村图景中,赵孝凡用行动诠释了:英雄不必身披金甲,也可以是那个戴着旧草帽、默默守护着一条江的普通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立
编辑 邓运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