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徐艳
“千言万语道不尽感激,是你们在危急时刻伸出援手,用专业与温暖守护了我们全家的希望……”近日,在日照市人民医院骨科病房内,患者刘先生(化名)及家属将一封字迹工整的手写感谢信与一面印着“医德高尚暖人心 医术精湛传美名”的锦旗,送到骨科医护团队手中。这封饱含真情的信和锦旗,背后藏着一段跨越“患者救治”与“家属急救”的双向奔赴的医患故事。
时间回溯到上月,刘先生因骨科疾病入住日照市人民医院骨科,本以为将在医护人员的照料下安心接受治疗,一场意外却突然打破了平静。彼时,刘先生刚完成手术不久,家属始终守在病床前悉心照料。某天午后,正在病房内整理物品的家属突然面色苍白、意识模糊,随即瘫倒在地,情况危急。
“当时我躺在病床上,眼睁睁看着家人倒下,脑子一片空白,只知道喊‘救命’!”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刘先生仍心有余悸。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正在隔壁病房查房的护士李湘宏听到呼救声,立即飞奔过来。凭借多年临床护理经验,李湘宏快速判断家属情况异常,一边轻声安抚慌乱的刘先生,一边迅速按下紧急呼叫铃。
接到通知的医生程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初步检查后怀疑家属可能突发脑血管疾病,“必须马上送急诊科!”程凯当机立断,与李湘宏一同小心翼翼地将家属抬上车。途中,程凯持续观察家属生命体征,不断与急诊科沟通病情,为后续抢救做好准备;李湘宏则紧紧握着家属的手,轻声鼓励,缓解其紧张情绪。
从骨科病房到急诊科的短短几百米路程,医护人员争分夺秒,用最快速度完成了转运。得益于李湘宏的及时发现、程凯的高效处置,以及急诊科团队的无缝衔接,家属被迅速确诊为“急性脑溢血”并得到紧急救治,最终转危为安。“如果再晚几分钟,后果不堪设想,是骨科的医护人员给了我们家人第二次生命!”事后,刘先生的家属多次哽咽着表达感谢。
化解了家属的危机,骨科医护团队又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刘先生的治疗与康复中。主管医生管西亮副主任医师、秦绪栋主治医师深知,经历了家属的突发意外,刘先生的心理状态和治疗信心都受到了影响。为此,两位医生每次查房时,都会特意多留半小时,一边细致检查刘先生的手术切口愈合情况、肢体活动能力,一边耐心倾听他的顾虑。
“您的骨折部位恢复得很顺利,今天可以适当增加关节活动度,但要注意力度,我教您正确的锻炼方法……”每次沟通,管西亮都会用通俗的语言解读专业的检查报告,将病情进展、治疗方案一一讲清;秦绪栋则会结合刘先生的恢复情况,调整康复计划,还主动留下联系方式,方便家属随时咨询问题。“医生们不仅医术好,态度更没话说,不管多晚发消息,总能很快得到回复,这让我们心里特别踏实。”刘先生说。
护理团队的细致照料,同样让刘先生及家属倍感温暖。护士长陈翠莉每天都会带领护理团队查房,从手术切口的消毒换药,到术后饮食的营养搭配,再到康复训练的动作指导,每个环节都细致入微。护士马中洪发现刘先生因担心家属病情而食欲不佳,特意从家里带来营养粥,耐心劝导他按时吃饭;护士肖娜、刘鑫雨、厉艳梅则会轮流陪刘先生聊天,分享康复案例,帮他重建治疗信心。
“每天看到护士们笑着走进病房,问我‘今天感觉怎么样’‘伤口疼不疼’,就像看到家人一样亲切。”刘先生说,在护理团队的专业指导下,他的康复进度比预期更快,如今已经能够借助辅助工具缓慢行走。
在日照市人民医院,这样的温情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从急诊室的争分夺秒,到病房里的日夜守护;从医生的精准诊疗,到护士的细致护理,医护人员用仁心仁术践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让医患之间的温暖与信任不断传递,为更多患者及家庭带去希望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