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9月2日讯八十年,足以让青丝成雪,让废墟重生,让记忆蒙尘。然而,当同学们翻开那些泛黄的书页,仍能感受到抗战时期的烽火硝烟扑面而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在学校教科室指导下,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65级历史组组织了一次有关抗战的读书有感活动,以阅读的方式重返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活动采用师生共读方式,选取多角度、小切口反映抗战题材的书目(《抗日战争》《抗战家书》《南渡北归》《从日本史料揭秘抗战——退后一步是家园》),利用暑假时间有计划地阅读,以手写读书感悟的形式展示读书成果。
在本次读书活动中,学生们的踊跃参与,伏案用心读,通过读书感悟或者自创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对抗战精神的理解和反思。65级15班李欣瑶在读了《后退一步是家园》中写道:“在印象里,这类书总是充斥着说教和空泛的大道理,但当自己真正翻开这本书,却竟然意外地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历史视角。”耿琳莹在《南渡北归》读后感中写道:“在简陋的校舍里,教授们住着漏雨的茅草屋;学生们在防空洞里借着微弱的煤油灯读书;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贫困交加中坚持古建筑测绘……,这些画面使自己想起有时因为作业太多就抱怨,因为教室太热就无心学习,实在惭愧。”尚子涵更是从高处着笔,她写道:“通过阅读《南渡北归》一书,我认为,战争与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的特点。在抗战期间,中华文化在文物保护等方面受到过沉重打击,而这一过程中也催生出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就其双向性而言,抗战期间,甲骨文、仰韶文化等的研究发现为坚定抗战立场提供了有利的思想支撑!”能从文化抗战的角度理解抗战文化在推动抗战胜利的重要作用,难能可贵!这些年轻的思考声音,正是历史阅读最有价值的收获。
这些读书成果展现了莱芜一中学子优秀的学习习惯和过硬的学习品质、学习能力!
八十年过去了,抗战的亲历者大多已离去,但他们的故事和精神通过书籍得以永存。这次读书有感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每一本书都是一扇窗,让同学们窥见那个非凡年代的光荣与梦想、牺牲与坚守。
烛火不灭,书页常新。在阅读中,与历史对话,与先辈共鸣。愿这份通过阅读获得的历史意识,能照亮同学们前行的道路,让和平的基业长青,让复兴的理想实现。(通讯员 王景)
鲁网济东频道热线:0531-76122110
责任编辑:孟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