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新论】深圳查处电动车超标为何引起轩然大波

电动车超标为什么只查消费者,不查厂家?最近,深圳交警查处超标电动车的执法行动引发争议。当地交警通过视频大力宣传治理规则,然而,在评论区却炸开了锅。

当地交警表示,超过55公斤的电动车会被查扣,事后去处理,涉及罚款,对于现场冲卡的,经无人机取证后,会上门追责。

然而,广大网友却不买账了。“出厂55公斤没电池,你让我怎么办,推着走吗?老百姓出行太难了。”“看看你们这些交警,老百姓的生活交通工具不达标,找厂家啊,如果出厂就超重,为什么要老百姓负责呢?”动用大型无人机,情报研判等高科技手段查处超标电动车,执法力度确实大,而这种高科技高投入的执法,却未必带来一个好的效果。

电动车超标,从法律层面,厂家责任是明确可追溯的。那么厂家和商家为什么还敢公然生产销售超标车呢?因为现实的出行需求摆在了面前,续航里程和速度必须是硬杠杠。大部分商家表示,电动车可以解速,解完之后速度就能跑到50码。也有一些厂家打起了擦边球,出厂时确实没有55公斤,但加上电池,肯定就超标了。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为何明知超标还要买?普通市民需要更快的速度上班不迟到,小商贩需要承载能力强的车辆谋生,外卖小哥需要更长的续航里程跑订单。因此,限行标准时速不超过25公里,重量不超过55公斤,这在现实中,难以满足大家的需求。

显然,这种损害消费者权益,而忽视生产源头的治理模式,效果肯定是有限的。从多地的情况来看,治理电动车超标,要想取得好的效果,确实不容易。如何管出成效,需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既要实事求是,也不能脱离群众的需求。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陈久菊

编辑 金妮

二审 伍少安

三审 蒋叶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