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民医院:医术精湛获赞誉 驻村搭桥暖民心

近日,威宁自治县板底乡村民罗胜(化名)带着12岁的侄子将一面写有“医术精湛护民康,仁心助力振乡村”的锦旗送到贵州省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向科室主任郑德义诊疗团队及全体医护人员表达谢意。这面锦旗,不仅仅是对烧伤整形外科医护人员精湛医术的肯定,更承载着省医驻村工作队搭建起这座“健康桥梁”背后的暖心故事。

患儿在3岁时不慎被开水烫伤颈部,虽然经历了紧急救治保住了性命,却留下了大片增生性瘢痕。随着年龄增长,瘢痕挛缩逐渐牵拉颈部皮肤,严重影响了嘴角、颈部活动。特别是旁人异样的目光,成了他心底难以言说的枷锁。

转机出现在省人民医院派驻威宁自治县板底乡驻村工作队的到来,刘彬是省医派驻新华村驻村第一书记。

板底乡板底村第一书记赵立胜入户走访时,得知患儿的情况后,立即联系刘彬,希望能协调省人民医院为患儿会诊,在仔细查看了患儿的瘢痕粘连情况和颈部活动度,刘斌立即联系省医烧伤整形外科进行远程视频会诊。

患儿的瘢痕粘连着左侧口角、颏部、左侧下颌部及颈部,导致患儿左侧口角歪斜、张口受限、头部上抬及左右转向受限,严重影响患儿进食及日常生活。若不及时治疗,随着时间推移,瘢痕牵拉将日渐加重,出现小颌畸形、颈椎变形、抬头不能等情况;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无法经口进食、不能言语。

第二天,刘彬联系患儿的亲属和村两委到村公所,详细讲解手术初步方案和医保报销政策,并积极联系省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团队,为患儿开辟“就诊绿色通道”,提前安排术前检查、制定手术计划等。

手术当天,刘彬提前从村里回到医院全程陪同患儿。无影灯下,手术刀划过层层瘢痕组织,主刀医生精细地探查着颈部的每一根神经与血管,将挛缩的瘢痕纤维一点点松解;仔细地计算着每一寸瘢痕皮肤,在不通过额外附加切口植皮的情况下重塑着颈部结构;多层次的超减张缝合,将每个层次的组织结构有序的紧密闭合在一起。

郑德义和曾率医生仔细地为患儿实施着颈部瘢痕松解整形手术。手术历经三个小时,每一个动作都像经过千次校准的精密仪器般稳定,每一次切割都循着解剖层次间的“毫厘之差”,最终让困扰患儿十年的烫伤瘢痕得以舒展,也让这个12岁少年重新挺直了脖颈、拉平了嘴角。

郑德义说:“该病一经发现,需尽早治疗,时间越长、生长发育畸形越重,可通过多重‘Z’行皮瓣转移修复、植皮修复、扩张器植入预购皮瓣修复、游离皮瓣修复等多种手术方式治疗。在无神经、血管短缩及关节僵硬的情况下,均能恢复伤前功能、解决外观的畸形。”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朱梦怡

一审 王敦毅

二审 周伟斌

三审 王铁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