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子慧 栾海明
高空作业时梯子断裂坠落,八级伤残的林某不仅要承受身体与精神的双重痛苦,还因公司拒付后续赔偿陷入生活绝境。关键时刻,东营市东营区法律援助中心介入,助其劳动仲裁,关联公司也承担连带责任,让这场艰难的维权迎来转机。
工伤突至:签了劳动合同却难获保障
2020年8月,林某与某制冷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从事安装工作,公司却未依法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四个月后,林某在高空作业时,梯子突然断裂,导致其从高处坠落严重受伤。
受伤后,林某辗转治疗,身心俱疲。经相关鉴定,他的伤情构成劳动功能障碍八级。然而,某制冷公司仅支付了初期治疗费,对于他赴北京、济南等地就医的高额费用,以及交通费、辅助器具费等,均拒绝承担。因工伤失去劳动能力、没有收入来源的林某,只能靠刷信用卡维持治疗与康复,生活举步维艰。
法律援助发力:揪出混同用工的“关联身影”
林某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东营区法律援助中心。山东万容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赵围杰接手案件后,一次次耐心听他讲述经过,仔细梳理他带来的材料。
调查中,一个细节引起了赵围杰的注意:林某的工资流水上的打款方是某新能源公司,而非签订劳动合同的某制冷公司。顺着这条线索查下去,更惊人的情况浮出水面——两家公司的注册地址、实际办公的地方竟然一模一样,工商信息里公示的几位高管也存在重合。
“这是典型的关联公司混同用工!”赵围杰心里有了底。她查阅相关规定发现,关联公司混同用工的,劳动者对于劳动关系的确认享有选择权,但是不能重复享受劳动关系项下的劳动权益。结合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为确保林某能最大限度获得赔偿,她果断将某制冷公司与某新能源公司两家公司共同列为被申请人,为劳动者的维权加上“双保险”。为了让林某能实实在在拿到赔偿,赵律师决定将两家公司都列为被申请人,“多一份保障,就少一分风险”。
调解终见曙光:40万赔偿暖了劳动者的心
仲裁过程中,赵围杰一次次与两家公司沟通,摆证据、讲法律,反复强调混同用工下的连带责任。
最终各方达成调解协议:某制冷公司向林某支付工资、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住宿费、护理费、辅助器具费、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等共计人民币40万元及逾期付款违约金2万元;某新能源公司对上述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拿到协议的那天,林某走出仲裁委,长长松了口气——这场维权路走得艰难,但结局终究给了他活下去的底气。而这起案件,也像一盏灯,照亮了劳动者在权益受损时可以依靠的法律路径,让更多人知道,法律援助始终在为弱者撑腰。
指派机构:东营市东营区法律援助中心
承办人员:山东万容律师事务所 赵围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