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骑手”祝玫妹办暖心事做贴心人

走过低谷,才更理解“助人为乐”

每日商报讯 10点30分左右,祝玫妹像往常一样来到了杭州市西湖区武林巷10号的门口。这里住着一位97岁的独居奶奶,祝玫妹是她的固定公益送餐员。

“送餐的同时,我也会看看老人们需不需要帮助。有时候顺手烧壶水、扔个垃圾,有时候给独居老人们打扫收拾一下屋子,有时间的话还会陪老人聊会天。”祝玫妹说道。

今年53岁的祝玫妹干外卖员6年了。去年,她加入了公益送餐团队,开始为独居老人提供送午餐服务。送餐的同时,她还帮助老人们拿报纸、擦桌子、扫地……她说这只是顺手的事,而这样的“顺手帮忙”已经成为她的一种习惯。

“都是顺手的事”

2024年10月的某天中午,祝玫妹正在为一位老人送午餐。这一户原本住着一对老夫妻,但当时奶奶生病住院,只剩爷爷一人守在家中。

“老人知道我要去送餐,正给我留着门。结果我进去一看,老人摔倒在厕所里。”祝玫妹看到老人已经起不来了,着急地上前去扶。但体型娇小的她,支撑不起一个男性的重量。“没办法,我就去外面叫人帮忙,然后打电话给他女儿,让他女儿过来把他送医院。”

后来,生病的奶奶去世,爷爷成了独居老人,祝玫妹依然为他送午餐。今年6月,祝玫妹又在送餐时救了他一次。“这次没有留门,我敲了好一会门,不见老人来开,就想着会不会出事了。”祝玫妹当机立断,立刻联系了老人的女儿。当女儿赶来打开房门时,两人却在房间里找不到老人的身影。好在祝玫妹闻到了老人房中的气味,并因此找到了已经翻滚至床底下的老人。

祝玫妹一天要送20多单的老人餐专送单。每天早上7点,祝玫妹出门开始派送早餐单,到9点多接近10点,开始送“公益送餐”的老人餐专送单。从文一路的溪畔花园大食堂,到西溪街道,约4公里的路程,祝玫妹风雨无阻地在这条路上每天来回,为独居老人们送去热腾腾的午餐,也送去“顺手的帮忙”。

在这来来回回中,有老人担心她中午饿着,会给她送上点吃的垫垫肚子;有老人总是叮嘱她“骑车慢点,安全最重要。”还有老人在去年春节的时候要给她压岁钱,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般。

祝玫妹说:“有孩子住一起的还好,碰到独居老人,是要更关心一些的。洗个碗、拖个地、泡杯茶……都是顺手的事。对于特别需要帮助的,我会留着他们子女的电话或加好微信,有事情的时候方便联系。”

“做不了什么,就献点血”

祝玫妹向来喜欢做好事,她不仅是公益送餐团队的一员,还是一名“百次献血者”。

20多年前,她在武林路上遇到一辆献血车,就开始无偿献血。“检查出我是B血型,而且非常健康后,我就想:其他的事情也做不了什么,献点血就能帮助到别人,也是一件好事。”

当时的祝玫妹没有想到,献血这件事她能坚持到现在,已经累计献了100多次,总量达25000多毫升,相当于5个成年人的全身血量。而且这件事,她还打算持续下去。

“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去献血。有时候身体不允许,那也没办法。”开始当骑手后,祝玫妹把献血的时间调整到了下午两点以后,“我一般会在两点结束午餐时段的接单,然后直接去血液中心献血。现在我都是献成分血,每次需要两三个小时,刚好可以利用晚餐前的这个空当。”

从献全血到献成分血,祝玫妹是受到了许多爱心人士的影响。“来到杭州后,我在血液中心认识了很多献成分血的朋友。看到他们经常献血,还经常做志愿者,我真的很感动。献全血的话,半年只能献一次,如果是献成分血,14天就能献一次。后来,我就向他们学习,改为献成分血。只要身体允许,差不多一个月会去献一次。”

祝玫妹在被他人感动的同时,也感动、带动着身边人。她说:“一个人献血100次,不如100人献血一次。20多年来,我带动过身边不少朋友、亲人、同事,甚至领导去献血。”吴华健是祝玫妹的同乡兼同事,他的第一次献血,就是和祝玫妹一起完成的。

“走过低谷,更理解‘助人为乐’”

已过知命之年的祝玫妹,人生经历过不少困难坎坷,但也让她在困境中更加理解了“助人为乐”的意义。

“我摆过地摊,开过录像厅,在服装厂的生产线上干过活,做过酒店服务员。”在祝玫妹的记忆中,这些经历都已褪色,但开花店的经历让她印象深刻。“其实之前花店的生意挺好的,但是后来花店的店面要拆迁,公公又出了事故,我丈夫也因为车祸腿骨折了,收入断崖式下降,开销却像坐上了直升机。我当时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了。”

当祝玫妹陷入人生低谷时,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有个朋友拉她加入自己的团队一起送外卖,让她有了稳定的收入。从被帮助到帮助别人,这是祝玫妹自己总结出的人生真谛:“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