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快评】他的名字,成为中学生必读的一课

2025年秋季新学期,当全国八年级学子翻开人教版语文课本时,一篇新课文将悄然映入眼帘——《天上有颗 “南仁东星”》。

这篇选自报告文学作家王宏甲《中国天眼:南仁东传》的文字,绝非寻常的课文增补,而是将一段深埋贵州喀斯特深山二十二载、熔铸着一位科学家毕生心血的传奇,化作滋养青少年精神世界的鲜活养分。

南仁东从仰望星空的少年,到毅然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归国的赤子;从在贵州深山里扎下帐篷,到带领团队在资金短缺、技术封锁、环境恶劣的三重考验中鏖战二十二载,到最终建成了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文中那句朴实的“让我自己过去看”,字字千钧,正是他坚守自主创新、勇担国家使命的铿锵誓言。

南仁东身上最动人的力量,藏在那些掷地有声的瞬间里。面对国际同行的质疑,他一句 “我们不比别人差”,道出的是一个民族在科技领域的自信底气;扎根荒山野岭数千个日夜,在泥泞与荆棘中蹚出道路,彰显的是攻坚克难的惊人毅力;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仍牵挂着 “天眼”的调试进度,那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赤子情怀,更是对“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最生动的诠释。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无私奉献的科学家精神,恰是建设科技强国不可或缺的灵魂养分,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珍贵的精神脊梁。

在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的当下,南仁东的故事给孩子们上了深刻一课:科学探索从来不是功利的算计,而是源于对真理的炽热信仰与对家国的深沉热爱;真正的成功,从来不属于急功近利者,而永远青睐“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执着坚守;“为国奉献”从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像南仁东这样,用一生的跋涉与坚守写下的行动注脚。这篇课文,恰似一座明亮的灯塔,指引着年轻一代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星辰大海,在心中播下投身科学、报效祖国的种子。

如今,南仁东先生虽已化作夜空中的一颗星辰,但他的名字与精神,正通过课本走进千万学子的心田。我们坚信,这颗闪耀在语文课本里的“南仁东星”,终将照亮更多青春梦想,激励新时代少年在逐梦星辰大海的路上,把个人理想熔铸进国家发展的壮阔征程,让科学的火种与报国的热忱,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生生不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刘丹 覃淋

文/杨阳萌

主播/林潇

视频/贺琰竹

编辑 李娟

二审 李劼

三审 刘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