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刘宇昕 青岛报道
每个上学日的清晨五点半,薄雾还未散尽,刘世全的身影便已出现在青岛城运控股集团,交运温馨校车公司高新区分公司河套调度中心的停车场上。他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名字和路线,像将军检阅地图上的兵线。他弯腰捡起一片碎玻璃,又用脚碾了碾地面凸起的石子,这个动作,他坚持了许多年。作为一名调度中心主任,刘世全始终坚定认为手里攥着的不仅是21辆校车的钥匙,更是2200名学生的平安嘱托。
把路线刻进骨子里的"活地图"
在刚接手调度工作时,刘世全面对的是一堆纸质路线图和驾驶员们口耳相传的"经验路线"。那会儿常出问题,要么绕路耽误时间,要么遇上临时施工堵在路上。他带着笔记本和自行车,走遍了街道内所有的校车行驶路线。
现在,52条固定线路在刘世全脑中随时能展开三维地图:哪条路7点有早市需绕行,哪座桥雨天易积水要提前规避,甚至哪个小区门口有棵歪脖子树会遮挡视线,他都了如指掌。去年暴雨导致低洼路段积水,他凌晨三点逐个打电话调整路线,让所有校车比平时提前15分钟出发,最终无一辆车延误。有次司机误把车开到断头路,急得打电话求助。刘世全没让他掉头,而是精准指挥:"往前五十米右转,穿过后巷能接上主路,比原路还快两分钟。"后来大家才知道,那条仅容一车通过的小巷,是他当时骑自行车勘探时偶然发现的。
藏在仪表盘里的"安全密码"
在刘世全的办公室,十几个档案盒码得整整齐齐,里面是每辆校车的"健康日记":哪天换了刹车片,哪次保养换了机油,甚至轮胎纹路深度都有记录。学生的安全,就藏在这些细节里。刘世全在调度中心实行"三查制度":车容车况,司机状态,行驶数据。每天清晨,刘世全会随机抽查几辆校车,蹲下来看看轮胎纹路里有没有小石子,拉一拉扶手确认牢固。有次发现一辆车的灭火器压力略低,他当即要求更换,"平时差一点,关键时刻可能就是生与死的距离。"
连续的暴雨让停车场路面变得坑洼不平。校车驶过时常颠簸,有次一辆车的底盘还被凸起的石块刮出了火花。刘世全毫不犹豫地启动了修复工作。先是组织驾驶员们找来工具,仔细地清理路面的杂物和碎石,为后续的平整工作做好准备。随后,联系挖掘机、推土机,等来到坑洼最为严重的区域,将水泥和砂石均匀地铺在坑洼处,当填补工作完成后,他又开来小型压路机,反复碾压平整后的路面,直到路面坚实、平整如新。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原本坑洼不平的路面焕然一新。刘世全和驾驶员们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深知,自己的努力不仅仅是为了修复一条路面,更是为了守护孩子们的安全出行之路。
装在口袋里的"家长热线"
调度室的电话和刘世全的手机,是家长们最熟悉的两个号码。无论早晚,只要关于校车的事,他总能第一时间回应。疫情期间,学校实行错峰上学,原本的固定班次被打乱。刘世全根据每个年级的到校时间重新编排路线,给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安排"点对点"接送。最让人动容的是他口袋里的小本子,记着十几个特殊孩子的情况。站在晨光里的停车场,他指着排列整齐的校车对驾驶员们说:"你看这些车,每天载着孩子出去,晚上平平安安送回来,这就是咱们最大的功劳。"车轮滚滚向前,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让这条平凡的通勤路,成了孩子们最安全的成长通道。
如今,已接近退休年纪的刘世全鬓角又添了些白发,但每天清晨检查车辆的脚步依然稳健。看着校车整齐地驶出停车场,轮胎碾过他亲手铺就的路面,发出平稳的沙沙声,他总会站到看不见车影才转身。他的坚守,让这条平凡的上学路,成了孩子们成长途中最温暖的守护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