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五摄氏度的车厢、更高温度的车底、彻夜不眠的充电桩,在炎炎夏日里,一群默默无闻的公交人用汗水守护着城市的脉动。
入伏以来,热浪席卷城市每个角落。入伏后的太原,当大多数市民在空调房中躲避酷暑时,一群公交人正在滚烫的柏油路、闷热的地沟和彻夜不眠的充电站中坚守岗位。他们中有手握方向盘的司机,有在地沟中检修的“公交医生”,还有保障车辆安全运行的安全卫士。
公交司机:滚烫方向盘上的坚守
7月22日下午1时30分,在财经大学财大停保场院里,103路公交车驾驶员刘刚正顶着烈日擦拭车辆,汗水顺着脸颊滴落在滚烫的车身上,瞬间蒸发,停放在站内的公交车车厢温度计显示43℃。
下午2时许,刘刚驾驶着无轨电车顶着太阳行驶,车内的温度还在持续上升。在路口等红灯的间隙,他快速抹了把脸上的汗水,古铜色的手臂上黑白分明的晒痕格外醒目。他小心地抿了口茶水:“水喝多了不方便,这条线单程16站,高峰期得将近70分钟。”
这样的夏日“烤验”,刘刚每天要经历4个来回。进入公交行业13年,他早已习惯了在酷热中工作。尽管衣服每天湿漉漉地黏在身上,但安全操作规程从不打折。“干这行,就得对得起乘客的信任。”他坚定地说。
面对持续高温,103路、105路所在的太原公交电车分公司四车队调整措施保障驾驶员安全。
公司为一线驾驶员准备了冰镇汽水、雪糕、西瓜、绿豆汤、菊花茶、矿泉水等解暑饮品,还配备有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防暑药品。
高温下的公交车厢是城市流动的“烤”场。没有空调的老式公交车驾驶室温度远超室外,司机们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握着发烫的方向盘,穿梭在热浪翻滚的城市街道上。他们的坚守,维系着城市公共交通的命脉。
“公交医生”:地沟与车顶间的“桑拿战”
“刚停下车后,车底温度会高些,但为了保障车辆运行以及早晚高峰期用车数量,一般来了车就要抓紧检修,没有太多等待时间。”7月23日下午3时许,在太原公交二公司修保车间,修理工张靖一边说着一边拿工具检查工作舱,脸上已经热得通红。
狭窄的维修地沟只有1.2米左右的高度,宽度仅能容下一人通过。记者跟随张靖弯腰钻入地沟后,瞬间感受到一股热浪从车底涌向全身。头顶有车体遮挡,身边是地沟墙体,每钻一次车底,就像进一趟“蒸笼”。
四周通风不佳,闷热的空气中弥漫着油污的味道。在高温和油污的夹击下,修理工人们面临着双重考验。
“下来3分钟,什么都没干也会满身大汗,早已经习惯了。”张靖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上到地面后都能拧出水来,拧干后穿上接着干。
说话间,另一名修理工田源系好安全绳,从车顶天窗攀上车顶,为公交车空调系统加注冷媒,拆下滤网进行清洁。安全帽下的汗珠顺着发丝滴落,部分淌入眼中,刺得他不自觉地眯了眯眼。
完成加注返回地面后,田源顺手拿起工具台上的藿香正气水一饮而尽——这是公司专门为一线职工送来的防暑品,旁边还整齐摆放着清凉油、仁丹等药品。
进入高温季以来,公交车的故障率比平时增加了近两成。在闷热的维修车间里,维修工们还要应对雨后车辆故障的问题。车间主任李德顺介绍:“雨天车辆容易出现机械锈蚀、断电等故障。”
特别是纯电动车电路板比较多,在潮湿状态下,电路板表面容易腐蚀。这些“公交医生”用专业技能和汗水,默默守护着每一辆车的安全运行。
安全卫士:暗夜充电线与清凉传递者
晚上9时许,省体育中心停车场公交首末站开始忙碌起来。42岁的充电驾驶员张杰穿上反光安全背心,手拿电筒,在停车场内穿梭。他的首要工作是:根据第二天的排班表,进行一场精密的车辆充电布局。
“场地和充电桩有限,不同车型充电口位置不同,甚至每辆公交车所剩电量及充满电所需时间也各不相同,谁先谁后,谁左谁右,如何提高充电效率,这些小技巧都是靠长期摸索出来的。”张杰边说边发动车辆,驾驶至合适的位置。
晚上11时,正式充电开始。高温丝毫未减,靠近充电桩更能感受到明显的热量。张杰戴上厚厚的防护手套操作充电枪。打开公交车充电舱门,检查充电口有无异常,拔下充电枪插入车辆充电口,刷卡完成充电。
24把充电枪,60辆公交车,张杰从这一头走到另一头,不停重复着这一系列动作。插完第一轮充电枪,张杰脱下防护手套,将里面的汗水甩了出来。
“高温天气充满一台车大概要180到200分钟,发现满电的车辆就要及时挪车作业,让后续需要充电的车辆进场。”张杰拿出手机展示:“一个晚上走个两万步是常有的事,根本没时间闭眼。”这里有6条公交线路的共60台公交车,一个晚上充满这些车要挪动两轮。
24日中午,在山西省体育中心停车场,76路车驾驶员董臻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中医推拿和刮痧技术,为山西省体育中心停车场多位同事缓解疲劳。看到同事们因酷暑疲惫不堪、精神不振,他克服自身困难,主动申请调整班式,改为“做五休二”。
7月1日起,省体停车场的职工工间休息室多了一项暖心服务。董臻在这里变身“爱心推拿师”,为驾驶员们提供免费服务。“董师傅的手法真不错!按完之后整个人轻松多了,下午开车也有精神了!”每天中午,都有不少驾驶员慕名而来。
在高温炙烤的城市里,这些安全卫士们或通宵奋战,或传递清凉,为公交系统的顺畅运行提供着坚实后盾。
通宵“投喂”公交车的充电工张杰,在完成一夜的工作后站在晨光中,看着一辆辆充满电的公交车驶离场站。他的工作服上凝结着白色的汗渍,这是昨夜两万步征程的见证。
而在维修车间,张靖拧干被汗水浸透的上衣,准备迎接新一批待检车辆。他的工具箱里,除了各种修理工具,还有公司准备的藿香正气水和清凉油。
当首班公交车载着清凉驶向站台,乘客们不会知道,为了这一刻的清凉与安全,有多少公交人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正如张靖所说:“只要公交车能快一秒修好,外面的乘客就能少一秒等候,就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
清晨的阳光洒在发车场,充满电的公交车缓缓驶出,车厢里凉爽宜人。乘客们刷着手机,享受着通勤路上的清凉时光,车窗外,这座城市新一天的脉动正随着滚滚车轮缓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