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明访名医|老人白内障手术别大意!权威专家详解时机、风险与护理要点

“看东西像蒙了层毛玻璃,晚上出门连路灯都辨不清……”这是不少老年白内障患者的共同感受。作为老年人高发眼病,白内障手术虽已成熟,却仍让许多人存有顾虑:手术要等“看不见”才做吗?有高血压、糖尿病能做吗?术后会不会复发?

带着这些焦点问题,本期《越明访名医》节目,采访了一位从事眼科临床工作多年的资深专家——长春易视顿眼科医院白内障科主任戴启民,他为老年患者及家属提供实用指引。

手术时机:别等“看不清”才动手,视力0.5以下就该评估

“不少老人觉得‘年纪大了视力差是自然规律’,非要拖到几乎看不见才考虑手术,这其实是老观念了。”戴启民主任在接诊中发现,这种拖延观念仍较普遍。

他解释,随着超声乳化技术和飞秒激光辅助手术的普及,白内障手术已进入微创时代,安全性和精准度大幅提升,不必等到病情严重。

从临床标准看,两类情况建议考虑手术:一是视力降至0.5以下,或矫正视力低于0.5;二是晶体浑浊已明显影响日常生活,比如看报纸模糊、上下楼梯需搀扶,即便此时视力仍有0.8-1.0,也应及时评估。

“拖延的风险比想象中大。”戴启民进一步说明,白内障发展越久,晶体核会逐渐变硬,不仅增加手术难度,还可能影响术后视力恢复;更严重的是,过度膨胀的晶体会挤压房角,引发继发性青光眼,造成不可逆的视神经损伤。此外,视力模糊会显著增加老人摔倒风险,临床中因白内障导致骨折的案例并不少见。

手术过程:13秒麻醉起效,全程仅需七八分钟

“怕疼、怕手术时间长,是老人抗拒治疗的主要心结。”戴启民主任坦言,这一顾虑如今已大可消除。

他介绍,当前白内障手术采用表面麻醉,仅需在眼表滴入麻醉药,13-15秒即可起效,麻醉效果可持续30分钟,“除长期吸烟、饮酒者可能略有异物感,绝大多数患者全程基本无痛。”

从实际操作看,手术效率也远超预期:“从术前准备到结束,全程约七八分钟,真正的手术操作时间仅3分钟左右。”戴启民说,微创技术让手术切口小至几毫米,术后恢复快,老人无需过度紧张。

术后护理:4周内防污水入眼,饮食侧重蛋白质

术后护理的细节,直接关系恢复效果。戴启民主任给出明确建议:术后4周内,要格外注意眼部卫生,洗脸时可用干净毛巾轻轻擦拭,避免污水进入眼内引发感染;若术后无眼痛、异物感等不适,且规律使用眼药水,可适当看电视、读报,“毕竟手术的初衷就是改善生活质量。”

饮食上,他提醒术后早期应避开辛辣刺激性食物及可能引发剧烈咳嗽的食品,“剧烈咳嗽可能导致眼部压力骤升,影响伤口愈合”;可多摄入鸡蛋、牛奶、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助力组织修复。

基础病患者:控好指标就能手术,心脏术后需等一年

“有高血压、糖尿病就不能做白内障手术?这是误区。”戴启民主任强调,只要基础病控制达标,多数老人可以安全手术。具体而言:血压需稳定在160/90mmHg以下;餐前血糖控制在8.5mmol/L左右,餐后血糖不超过12mmol/L;血红蛋白尽量维持在8g/dL以上。

对于做过心脏支架或搭桥手术的患者,他建议:“需在心脏手术后满一年,经心内科医生评估心功能达标后,再考虑白内障手术,以降低术中风险。”

术后复发:30%概率出现“后发障”,激光治疗即可解决

“做完手术,白内障还会再长吗?”这是患者最常问的问题。戴启民主任解释,白内障手术摘除了浑浊的晶体,一般不会复发,但约30%的患者可能出现“后发性白内障”——即盛放人工晶体的囊膜发生浑浊。

“这种情况无需再次手术,到医院做一次激光治疗,几分钟就能恢复清晰视力。”他说。

同时他提到,人工晶体的稳定性很强,“无论是单焦点、双焦点还是三焦点晶体,使用寿命都在50年以上。其中多焦点晶体能同时满足看远、看近需求,让视力更接近年轻时状态,但需要老人的大脑具备较好的视觉融合能力”。

“白内障手术技术已非常成熟,及时干预才能避免并发症,让老人拥有高质量的晚年生活。”戴启民主任最后提醒,若发现老人看物模糊、眯眼、频繁揉眼,应尽早到正规医院检查,由专业医生评估手术时机,“早发现、早治疗,才能让‘清晰世界’不迟到”。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越明

摄影 张秋磊

摄像 夏浚泷

制图 赵一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