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郭蕊 通讯员 陈丽艳 王燕
在海拔4000余米的白朗县,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手足外科主治医师黄新良,作为济南市援藏医疗队员,正用医术和爱心,在这片高原热土上点燃生命与希望的熠熠华光。
凌晨1时30分,西藏日喀则市白朗县,高原的寒气浸骨。黄新良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老师,有位手指离断患者!家属从定日县开了6小时车刚赶到,情况紧急!”电话那头,急诊科医师多吉次仁的声音透着焦灼。黄新良立刻起身,抓起外套,奔向急诊室。
患者是一位中年藏族同胞,左手示指因意外完全离断,断指被低温保存着。询问得知,家属正是听闻白朗县中心医院在黄新良指导下已成功开展多例断指再植手术,才毅然驱车260余公里跨县求医。“济南来的专家,我们相信您!请一定帮忙保住这根手指!”家属恳切的目光,让黄新良深感肩头责任的分量。
迅速启动绿色通道,黄新良带领团队完成术前准备,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无影灯下,显微镜将细如发丝的血管神经放大16倍。黄新良屏息凝神,用比发丝更细的缝合线,在方寸之地精准吻合。经过连续4小时的奋战,清晨9点,苍白的断指终于重新泛起了生命的红润——血运恢复,手术成功!
疲惫尚未褪去,黄新良又开始了上午的查房。在这里,他再次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感动。两周前,他主刀完成“左手环指再植”手术的一位藏族患者恢复良好,当天即将出院。当黄新良细致叮嘱康复注意事项时,患者的女儿眼含热泪,双手捧出洁白的哈达和一面鲜艳的锦旗,深深献给了他。这无声而隆重的民族礼仪,承载着藏族同胞对济南医生最深挚的感激。
成功的背后,是技术的锤炼与传承。自白朗县人民医院引进手显微外科专用显微镜以来,黄新良带领团队不断攻坚克难。短期内,他们成功完成了多例复杂断指再植、皮瓣移植等高精度手术。为了提升操作精准度,让技术真正扎根高原,团队创新训练模式,利用鸡翅中纤细的动脉进行血管吻合模拟练习。日复一日的苦练,将平均吻合时间从40分钟缩短至20分钟,成功率稳定在98%以上。
“显微镜是我们的‘眼睛’,双手是搭建生命希望的‘桥梁’。”黄新良常说,“唯有千锤百炼,才能让本地医生真正掌握这门技术,才不负每一个生命的重托。”
从齐鲁大地到雪域高原,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的援藏医疗队,正以精湛技术和无私情怀为纽带,将宝贵的经验深植于藏区。黄新良和他的同事们,用一把手术刀、一台显微镜,在离天空最近的土地上,将无数个“不可能”变为“可能”,以妙手仁心续写着汉藏手足深情,为雪域高原的同胞点亮了永不熄灭的生命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