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联动传思辨之声,少年争锋展青春之光
2025年7月13日至14日,由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教委(教育厅)、语委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京津冀中小学生辩论赛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成功举办。大赛由北京语言文化建设促进会承办,人大附中分校协办,吸引来自京津冀三地的20支代表队、百余名中小学生齐聚一堂,展开了一场思想的激荡与语言的盛宴。
本次辩论赛设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三大组别,其中小学组共4支队伍,初中组与高中组各8支队伍。参赛选手围绕社会热点、文化传承、科技发展等主题展开激烈辩论,充分展现新时代中小学生的语言素养与逻辑思维水平。
在小学组决赛中,选手们以沉着冷静的风度、有理有据的发言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初中组围绕“中学生使用AI辅助完成作业利大于弊/弊大于利”展开思辨,从伦理、效率、自主性等多个维度作出深入分析。高中组辩题为“传统文化娱乐化是否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承”,辩手们引经据典、论据严密,在文化传播与价值坚守之间展开深入探讨,呈现出极高的思维深度与语言驾驭力。
赛事现场邀请多位语言文字、教育、传播学领域专家担任评委。评委们在赛后点评中纷纷表示,学生们在辩论中展现出的思维敏锐度、表达精准度与合作精神令人惊喜,体现了当代青少年对社会议题的关注与独立思考能力的成长。
7月14日上午,大赛闭幕式在人大附中分校礼堂举行。北京市教委语言文字工作处处长杨志强、天津市教委语言文字处一级主任科员马庚泰、河北省教育厅语言文字工作处二级调研员单娟,以及来自各市县教育系统的相关负责人出席闭幕式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闭幕式上,北京市教委语言文字工作处处长杨志强致辞。他表示,辩论赛作为语言文字事业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不仅有效推动了三地青少年之间的语言交流与思想互动,也进一步深化了语言文字教育在育人体系中的战略地位。他强调:“语言,是通向世界的钥匙;思辨,是引领成长的阶梯。希望同学们继续在表达中明理,在交流中共情,在逻辑中求真,成为有思想、有视野、有力量的一代青年。”
据悉,京津冀中小学生辩论赛自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十一届,始终坚持“以辩促学、以语育人”的教育理念,构建区域语言文字协作新格局。赛事历年来不断探索议题创新、评审机制优化、育人路径多样化,已成为京津冀语言文字协同发展的示范工程和品牌项目。
“在辩论中成长,在交锋中共鸣。”选手们纷纷表示,这场比赛让他们不仅收获了团队合作的默契,更培养了面对复杂议题时冷静分析、理性表达的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
经过初赛、复赛、决赛激烈角逐,各组别的冠军、亚军、季军以及“全程最佳辩手”等多个奖项依次揭晓。最终沧州市第二中学获得高中组冠军,河北省青县第一中学获得该组亚军,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获得该组季军;沧州市第十四中学获得初中组冠军,沧州市第八中学获得该组亚军,北京中学、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获得该组季军;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大兴二分校获得小学组冠军,天津市河西区上海道小学获得该组亚军,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小学、保定市前进小学获得该组季军。同时,沧州市第二中学陈薪羽同学及河北省青县第一中学付滕滕同学、沧州市第八中学贾雅琳同学及沧州市第十四中学赵容畅同学、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大兴二分校袁林夕同学分别获得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全程最佳辩手称号。闭幕式在热烈的掌声与全场大合影中圆满落幕。
未来,三地教育系统将继续深化协作,充分发挥语言文字教育在育人中的基础性作用,拓展跨区域教育实践交流平台,持续为新时代青少年搭建展示风采、提升素养、对话世界的广阔舞台。责任编辑:韩璐(EN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