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心目中的人体器官捐献”主题征文活动获奖作品 | ”移”路同行,“植”梦未来 ——关于救治、告别与重生的故事

2025年“我心目中的人体器官捐献”主题征文活动由河北省红十字会三献工作事务中心指导,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主办,河北省捐献与移植学会、纵览传媒共同协办,活动以“点亮生命之光 书写人间大爱”为主题,旨在通过文字的力量进一步贯彻落实《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条例》精神,弘扬器官捐献大爱精神,动员全社会关注并参与器官捐献事业,共同推动河北省人体器官捐献事业高质量发展。活动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10名及优秀奖若干。本篇为此次主题征文活动二等奖作品。

“移”路同行,“植”梦未来 ——关于救治、告别与重生的故事

手术室的无影灯将手术区域照得如同白昼。我凝视着手术台上的李师傅,他是一位等待新生的终末期肝病患者,此刻,他的腹腔已经为即将到来的“生命礼物”做好了准备。随后,护士将一颗珍贵的肝脏递到我手中——这是一位素未谋面的捐献者最后的馈赠。

今年1月份,我在ICU病房见到李师傅,当时他的皮肤泛黄,腹部因顽固性腹水而隆起,监护仪上跳动的数字提醒着我们:这个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肝脏,正在不可逆转地走向衰竭。“医生,我还能等到肝源吗?”每次查房他都会不停地问我。我注意到他说话时嘴角有细微的血丝,这是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前兆。作为主治医生,我比谁都清楚:在没有肝移植的情况下,他的生存期可能不超过3个月。

目前,肝脏移植仍是挽救终末期肝病患者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不可逆的肝功能衰竭、急性肝衰竭以及某些先天性代谢性肝病患者而言,移植手术往往代表着最后的生存希望。

作为一名肝胆外科医生,我见过太多这样的患者。他们询问你时,眼里充满着对生的渴望,对死的恐惧,以及最令人心碎的某种小心翼翼的讨好。他们知道,自己的生命维系于一个也许永远不会到来的电话,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在生命终结时赠予他人的礼物。

好在,李师傅等到了这份珍贵的生命礼物!我的手指开始精细地缝合肝动脉,显微镜下的缝合线如同生命的琴弦。血管接通的那一刻,暗红色的血液逐渐充盈这个崭新的肝脏,原本苍白的器官慢慢泛起生命的红晕。当捐献者的肝脏在他的体内开始分泌第一滴金黄色的胆汁时,我知道李师傅开启了新一段崭新的人生。

一个月后李师傅各项指标平稳,达到出院条件。对比之前见到的他,他的眼白从原来的深黄色已经恢复了正常,腹部不再鼓得像面小鼓,而是变得平坦柔软,他自己说,“现在连喘气都顺当了”。他和家人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是啊,开始这珍贵的第二次生命,任谁能够不激动呢?!

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肝胆外科的30年从医路上,我见证过太多生命的告别与重生,我始终觉得自己是站在生死河畔的“摆渡人”。2002年我们完成首例肝移植时,整个团队在手术台前守候了十八个小时。至今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已完成900余例各式肝脏移植手术。2024年完成112例肝移植手术,达到历史新高,且移植受者5年存活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这些生命奇迹的背后,每一例都凝结着捐献者及其家属在至暗时刻展现的人性光辉与生命智慧。他们用超越生死的抉择,诠释了生命最崇高的意义。

作为医生,我们也将这种对生命的敬畏融入进医疗实践。为了提高移植成功率,我院肝胆外科不断精进技术:在手术中采用精准的血管吻合技术,就像细心缝合两个生命的缘分;术后密切监测各项指标,以此呵护来之不易的重生希望。为了不辜负每一份来之不易的捐献器官,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肝胆外科开创了“手术-介入-综合治疗”三位一体围手术期治疗体系,将肝癌降期治疗、术中精准操作和术后并发症管理有机结合,为终末期肝病患者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生命防线。

医学界有一句很知名的格言:“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还记得一位肝移植受者,年轻的父亲在给我们写的感谢信中提到:“正是器官捐献者的无私给了我新生的机会,捐献者身体的一部分如今在我身体里继续活着,每当陪女儿在公园奔跑时,我都感觉我们三个人的生命紧紧相连。”这些朴实的文字背后,是一颗肝脏延续两个家庭生命故事的奇迹,也是最让我们肝胆外科医生欣慰的反馈。

这种生命的延续具有惊人的感染力。在过往我们接诊的移植受者中,有不少人后来主动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他们说:“我的第二次生命来自陌生人的馈赠,这份大爱应当继续传递。”这就是器官捐献最美好的意义——不仅实现了生命的接力,更让爱的力量不断扩散。就像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一份无私的捐献能够影响无数人的选择。

在无影灯下,我们缝合的不仅是血管,更是生命的希望。每一台移植手术,都是医学与人文的完美交融——捐献者以生命馈赠延续大爱,医者以技艺守护新生。当逝者的肝脏在受者身体里重新开始工作,当患者的眼白褪去黄疸重现清明,这真是世间最浪漫、最唯美的画面了。愿更多人以理性认知破除偏见,用科学态度看待器官捐献,也愿科学之光照亮更多生命的可能,让每一次告别都能孕育新的希望。(作者:曹经琳,肝脏移植专家、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肝胆外科主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