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评论员文章】涓流汇聚成潮涌

在灾区群众最需要援助的时刻,来自四面八方的力量迅速汇聚、有力支撑、高效行动,构筑起抵御灾害的坚强防线,升腾起守望相助的中国温度。

我们看到无数平凡个体的挺身而出——河南烩面师傅驱车1500公里,携带6000份烩面现场支灶;四川大哥自备铲子、水鞋、菜刀赶到后勤保障点帮厨;旅行社暂停旺季业务,将30台旅游车辆转为物资运输车,运送供水管材、消毒片等紧缺物资;远道而来的各支救援队与本地志愿者并肩清淤,汗水融入同一片土地……洪水无情人有情,这些涓滴之力汇聚成抗击灾难的磅礴暖流,生动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自然灾害有时难以预测,更无法完全避免。也正因如此,面对灾害,更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救灾现场,从专业救援组织到企业志愿团队,从公益机构到普通群众,各方力量闻汛而动,忙而不乱。物资调配、人员调度、信息对接环环相扣。这背后,是应急响应机制的日渐成熟,是社会力量与政府指挥体系的有效嵌合。

携手同心、共克时艰,一直就是我们面对灾害时的主旋律。风雨同舟、万众一心,也正是我们不断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文化基因、精神密码。

洪水退去,留下被冲刷的土地,也留下凝聚起来的人心。这场抗洪救灾中,没有孤立的英雄,只有无数双手的紧紧相握。

贵州日报评论员

编辑 张婷

二审 施昱凌 杨韬

三审 刘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