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机械筑匠心 智创未来育英才 ——记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欧阳衡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机械工程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华丽转身中,我国机械制造技术正以飞快的速度蓬勃发展。从精密制造的微型设备到庞大复杂的宏观装备,每一项都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的智慧与汗水。在这片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科研领域中,有一位年轻有为的科研和教育工作者,他以卓越的科研成就和深邃的教育情怀,在机械制造的前沿领域书写着辉煌篇章。他,就是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欧阳衡。

作为中国制造浪潮中的科研逐梦者,欧阳衡以其独特的科研视角和深厚的学术功底,在复杂装备数字化与智能化设计、风电装备可靠性优化设计、机器人结构设计与控制、机械传感器技术与测试仪器等领域深耕细作,不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更在教书育人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致力于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他的每一步前行,都是对科技创新的执着追求;他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有力贡献。

欧阳衡做会议报告

立德树人 创新教育点亮未来

拔新领异苦雕琢,厚积薄发夯基础。欧阳衡的科教之路,始于对机械工程的纯粹热爱。自2015年踏入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的大门起,他便与机械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导师韩旭教授、刘杰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欧阳衡不仅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更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2018年至2019年,欧阳衡远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在 Guirong Liu 教授指导下开展联合培养,拓宽了科研国际视野,深化了学术造诣。这段跨洋求学的经历,不仅锤炼了他的科研能力,更让他深刻体会到“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并重的教育理念,为他日后的教育与科研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成归来报桑梓,砥砺为国填砖瓦。2020年,欧阳衡以讲师、博士后身份加入河北工业大学,开启了从“工科博士”到“青年导师”的进阶之路,继续与他的博士导师韩旭教授携手攻关。两年半后,他正式成为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从此开启了“科研 育人”的双重使命。

自从踏入教育事业这片热土,欧阳衡始终心怀热爱,他在教学中提出“三维育人”模式:即“思想引领、学业指导、职业规划”,并将此作为自己的教育工作指南,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欧阳衡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他在学业上推行的“宿舍互帮互助”带学制度,不仅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热情。除了学业上的悉心指导,他还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全面成长,在生活中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指导学生每学期撰写学期计划并存档,通过期末回顾帮助学生反思进步,全面助力学生成长。在学生心中,欧阳衡不仅是学术上的引路人,更是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倾囊相授育英才,硕果累累惠学子。欧阳衡还打造了“科研-实践-竞赛”闭环培养体系,以国家级竞赛锤炼团队协作与创新精神。在他的指导下,学生们在学业上取得了显著进步,多人次在国家级、省级学术竞赛中获奖。作为指导教师,他带领学生荣获第十八届全国“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三等奖和省特等奖的荣誉背后,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汗水。

“欧阳老师鼓励我们积极入党,让我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可以更好地参与祖国建设。”一位学生深情感言说道,“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已在本领域中科院1区TOP期刊MSSP、IJMS、CMAME等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授权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欧阳老师还带我们去企业参观实习,帮助我们及早适应工作环境。在我们压力过大时,他总是耐心地开导,帮助我们调解心态。”正是如此,无论是学术指导还是个人发展,欧阳衡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与成长过程,为学生提供精神支持和悉心关怀,而他也以无私的奉献和深切的关爱,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与爱戴。

潜心教学勤耕耘,立德树人绩蓬勃。这些年来,欧阳衡在教育上辛勤耕耘,结出了累累硕果,他被学生称为“成长路上的灯塔”。同时,他也因此履获荣誉:入选第十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荣获河北工业大学“元光学者”、“第三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十佳提名”、“2024年度河北工业大学十佳班导师”、机械工程学院“兴冀行业专家”和“兴冀青年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成为广大青年教师的典范,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教育成果的肯定,更是对他未来工作的激励与鞭策。

谭建荣院士颁发机械设计青年委员聘书

科研报国 技术突破赋能产业

教育兴国,科研报国。欧阳衡在教育事业上硕果累累,在科研工作上亦是建树颇丰。多年来,他以创新的理念和不懈的努力,在风电装备、护理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迄今为止,他已经负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产学研合作专项等10余项纵横向课题,每一项课题背后,都凝聚着他的科研心血和对国家发展的倾力贡献。

为响应《“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中“突破服务机器人关键技术”的战略要求,欧阳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混合不确定性下智能移乘护理机器人的安全性分析与可靠性优化设计”中,系统开展了智能移乘护理机器人共融系统的力学建模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安全性分析、可靠性优化求解与设计等三方面研究。成功开发出了智能移乘护理机器人安全性分析与可靠性设计平台软件系统,实现了模块化和可视化,有效保障了被护理人员的安全和舒适,并且人机交互性较好,便于工程人员操作,为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针对传统风电运维模式依赖定期检修与故障后处理,存在运维成本高、停机损失大、故障预判能力不足等行业痛点,欧阳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第十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的支撑下,融合“最优传感布局与测试-高质量数据融合-高效率可靠性评估”等技术,搭建了风电装备智慧运维与可靠性评估平台。该平台提供风机运行实时监测、故障智能诊断、设备寿命预测及维护优化策略等功能,不仅降低了全生命周期运维成本、提升了发电效率与设备可靠性,还为机组设计与材料改进提供了数据支撑,推动了风电行业从被动运维向主动预防性管理的升级,对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加速“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科研路上勇创新,披荆斩棘攻难关。针对风电齿轮箱生产制造和装配过程中结构参数存在多源不确定性导致均载性能下降问题,欧阳衡提出了大型风电齿轮箱均载试验误差分析及控制策略,设计了均载试验方案,并开发了高效的数据分析系统。此创新成果突破了风电齿轮箱均载试验面临的试验误差传递规律不明、试验流程不规范、试验数据处理难等关键问题,提高了大型风电齿轮箱均载试验的可靠性与试验数据处理的效率,大幅度降低了试验时间和成本,显著提升了风电齿轮箱均载性能评估技术和水平。以上技术已经在4.55MW、6.8MW等多款风电齿轮箱开发中得到应用,为风电装备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千锤百炼磨一剑,乘风破浪促发展。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欧阳衡的责任不仅在于追求学术上的成就,更在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他始终不忘社会责任与担当,注重将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经济发展,为提升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国际竞争力贡献力量。正如他所言:“科研的终极目标,是让技术走出论文、落到实际,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引擎。”

从湘江之畔到渤海之滨,欧阳衡用十年光阴诠释了何为“科学家精神”。在“双碳”目标与“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引下,他以坚定不移的步伐,勇攀科研高峰,引领年轻学子。正如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颁奖词所言:“他以创新为刃,破技术之困;以育人为基,铸未来之魂。”

他的故事,是科研报国的缩影,是教育兴国的行动,更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科学家的担当与使命。展望未来,欧阳衡将继续坚持科研教育齐步走,创新突破砥砺行,铸就科技强国梦,为中国的机械制造技术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文/苗燕)

责任编辑:赵家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