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问医】头孢过敏夺走少女生命!药物注射这些要点一定要知道

近日,湖北女生小雯(化名)因注射头孢过敏去世的消息引发热议。女生家属质疑医院未做皮试,抢救也不及时。医院认为,医生诊断及用药合理,患者的过敏性休克系罕见且严重的不良反应,院方予以积极治疗。双方各执一词。据相关报道,对于该事件,目前当地卫健委已牵头成立调查小组……

输液打针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药物注射行为,那么究竟哪些药物注射需要进行皮试?注射药物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常见药物过敏症状有哪些?遇到药物过敏应该怎么办?记者近日采访了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毛亮,他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皮试(图片由AI生成)

1. 日常输液/注射中哪些药物需要皮试?

必须皮试的药物:

①青霉素类(如青霉素G、阿莫西林):过敏率高,强制要求皮试。

②头孢类(如头孢唑林、头孢呋辛):我国部分医院要求皮试,但存在争议(头孢皮试的预测价值有限,国际指南通常不强制要求)。

注:小雯使用的头孢类药物,目前仅部分医院或特定头孢品种要求皮试,需遵循具体药品说明书或医院规定使用。

③破伤风抗毒素(TAT)、碘造影剂(如CT增强扫描用碘海醇)等也可能需皮试。

④其他药物:如链霉素、普鲁卡因等,根据说明书或患者过敏史决定。

2. 注射药物后需注意的突发情况

①立即反应(1小时内):瘙痒、皮疹、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血压下降等。

②延迟反应(数小时至数天):发热、关节痛、皮疹(如麻疹样疹)、肝功能异常等。

③重点监测:注射后至少观察30分钟,尤其是首次用药或高敏药物(如抗生素、生物制剂)。

3. 药物过敏的常见症状

按严重程度分为:

轻度: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局部水肿。

中度:全身皮疹、眼睑/嘴唇肿胀、恶心呕吐、心悸。

重度(过敏性休克):

呼吸道:喉头水肿、喘鸣、呼吸困难。

循环系统:血压骤降、脉搏微弱、意识模糊。

其他:腹痛、大小便失禁(提示休克进展)。

药物过敏(图片由AI构成)

4. 发现药物过敏后的科学处理

第一步:立即停药并呼救

呼叫医护人员或拨打120,明确告知药物名称和症状。

呼叫120(图片由AI生成)

第二步:根据症状紧急处理

轻度过敏: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观察病情变化。

过敏性休克(最危急):肾上腺素(首选):大腿外侧肌注0.3~0.5mg(成人),必要时重复。

保持呼吸道通畅:可平卧、抬高下肢,头偏向一侧防呕吐窒息。

辅助措施:吸氧、静脉补液,严重者需气管插管。

第三步:后续治疗与记录

转至急诊监护,监测生命体征至少24小时。

记录过敏药物:告知所有医务人员,避免再次使用。

监测生命体征(图片由AI生成)

特别提醒

头孢类皮试争议:我国《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指出,多数头孢无需常规皮试,但需详细询问过敏史(尤其青霉素/头孢交叉过敏)。

患者权益: 若怀疑医疗过失,可申请封存病历并通过卫健委调查或司法途径解决。

药物过敏虽不可完全预测,但规范操作(如用药前评估、急救准备)可大幅降低风险。公众也应主动告知药物过敏史,用药后出现异常及时反馈。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龙飘 安慧 董婧姰

编辑 王小婷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