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 “我想到过自杀。”67岁的蔡阿姨(化名)蜷缩在轮椅上,被推到浙江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诊室,浓烈刺鼻的异味令人却步,候诊区的人不自觉的掩起口鼻纷纷避开,这样的情境让她的头垂得更低了。
坐在结直肠外科负责人朱玉萍主任医师的对面,蔡阿姨恳切地说,“医生请帮我手术,不然我实在是没勇气活下去了。”
经过交流得知,3年前蔡阿姨被查出子宫内膜癌,之后治疗过程苦不堪言,依旧没有阻挡癌症的复发和进展。更可怕的是持续半年的粪水从阴道流出,被迫要长期穿纸尿裤,皮肤因长期浸泡出现大面积溃烂,各种异味交叠,无人肯走近身前。这样的生活让要强了大半辈子的蔡阿姨无法接受,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
子宫内膜癌复发
屎尿混杂的异味熏得人睁不开眼睛
据蔡阿姨儿子讲述,三年前,她被诊断为子宫内膜癌,在当地医院,根据临床诊治方案,她接受了化疗,再进行了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 双附件切除术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之后也做了辅助性的化疗。
半年后,因为阴道出血就诊,发现癌症复发,并伴有盆腔淋巴转移。此时考虑是癌症“未控”,手术也不合适,只能继续化疗。
可是,做了几个周期化疗后情况并没好转,她还尝试过免疫治疗,均没有控制住癌症的进展。不仅如此,复发的肿瘤逐渐增大,向前方侵犯了膀胱,向后侵犯了直肠,并且形成直肠膀胱瘘,继发双侧输尿管梗阻积水并感染、肾功能不全。
因为直肠膀胱瘘,大量尿液漏向直肠内,导致水样便,并且无法控制排便,离不开成人尿不湿。同时,膀胱里面也有粪水,伴有严重的尿路感染。这些排泄物和血液混在一起,各种味道交织,十分难闻,感染伴随着疼痛,生活苦不堪言。
这样的病情,身体已经吃不消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内科抗肿瘤治疗,蔡阿姨辗转省内多家三甲医院,均被拒之门外。听说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瘤外科和结直肠外科在国内首屈一指,经人引荐,蔡阿姨慕名来到朱玉萍主任处就诊。
朱玉萍专家团队经过仔细评估之后,认为,虽然肿瘤体积大,侵犯了膀胱和直肠,但是仍在可切除范围内,并且该病情,除了全盆腔脏器切除外,并没有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了。
朱玉萍表示,当肿瘤侵犯多个器官形成“冰冻骨盆”,保守治疗只会让患者陷入感染-化疗中断-肿瘤进展的死亡循环。只有风险和难度都很大的全盆腔切除能彻底清除感染灶,为后续治疗创造机会。
蔡阿姨和她的家人们非常认可朱玉萍主任团队的这个全盆腔脏器切除方案,即便手术风险很大,术后终生要挂着粪袋子和尿袋子,也想尽快做手术。
在接受了一段时间的术前支持治疗后,4月中旬,蔡阿姨接受了全盆脏器切除术。
多学科联合手术
缝合被“漏”击碎的人生
手术当天,由结直肠外科牵头,由妇瘤外科、泌尿外科、骨软组织外科等科室专家组成的MDT手术团队一起走进手术室,无影灯下,医生们进行着惊心动魄的“拆弹”作业。
由于盆腔做过放疗,再加复发肿瘤占据整个盆腔,两侧盆壁原来就做过侧方淋巴结清扫,血管都裸露在表面,密布着髂血管、骶前静脉丛等要害结构,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大出血,难度可想而知。
这里每1毫米都关乎生死。”朱主任团队具有丰富的盆腔解剖经验,在初步游离直肠及膀胱后,接着进行了髂内血管主要分支的结扎,这样盆腔出血会更容易控制。由于盆腔做过盆清手术,并且也进行过放疗,盆腔组织都已经纤维化,失去了正常的解剖层面,盆腔血管随时都有破裂出血的风险,血管缝针和双极电凝随时准备上阵救场。最终,手术同预期一样,顺利完成,彻底端掉了这个困扰蔡阿姨已久的“炸弹”。
术后第5天,蔡阿姨已经能下床活动,开心地绕病房走了好几圈。镜子里,造瘘袋被巧妙隐藏在特制内衣中,曾经溃烂的皮肤已开始愈合,已没有了往日肿瘤引起的下身恶臭,“我自由行走的时候,疼痛已不明显,而且味道没有了。”她含着泪水,紧握着前来查房的朱玉萍主任的手说,自己对后续的治疗很有信心,“或许我还能活更久呢!”
事实上,像蔡阿姨一样的病人在浙江省肿瘤医院的门诊并非个例。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约3.5万例复杂盆腔瘘患者,其中60%由晚期妇科肿瘤引发。这些患者不仅要承受癌痛折磨,更因排泄物不受控地漏出,面临严重电解质紊乱、败血症风险,90%以上患者出现重度抑郁症状。
据悉,多脏器联合以及全盆腔切除技术,这类患者都有可能达到肿瘤完全切除,获得术后长期无复发生存以及良好的生活质量,给整个家庭甚至社会都带来积极影响。但由于手术难度大,需要多学科配合,风险极高,很多医院不能或不愿意开展此类手术。
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结直肠肿瘤专科的医院,浙肿人一直致力于“盆腹腔疑难复杂手术多学科诊疗模式”,已成为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关键环节。如今,结直肠肿瘤专科联合妇科、泌尿外科、骨软组织科、罕见病专科一起给这些患者共创“尊严疗法”,努力缝合每一段被“漏”击碎的人生,帮助患者重建社会连接,更有信心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