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层 在基层:一场青春与经验的“双向奔赴”——青岛市南区新阶层走进高校对话沙龙侧记

鲁网11月20日讯十一月的风,自黄海而来,掠过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红瓦绿树,带来了深秋的凉意,也带来了一场思想的暖流。

2025年11月20日,一个平凡的周四下午。校园里,文旅与厨艺学院的实训楼,却酝酿着一场不平凡的相遇。一条写着“‘新’阶领航 ‘职’造梦想”的横幅,像一座桥梁,连接起两个时常被并置讨论,却鲜少真正“面对面”的群体——代表着活力与未来的大学生,与代表着专业与新锐力量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这不仅仅是一场活动,更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双向奔赴”。当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从各自的专业高地上走下来,深入基层,走进校园,他们带来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指导,而是带着温度与故事的经验分享。而当学子们带着迷茫与憧憬坐下,他们打开的,不是一本教科书,而是一扇窥见未来真实世界的窗。

破壁——当“我们”遇见“他们”

下午一点四十分,学院会议室。

“我们需要的,不是单向地灌输,而是双向的对话。”主持活动的文旅与厨艺学院党支部书记张学真开场点题。聚焦于“赋能”与“成长”,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王治玉的欢迎辞里,写满了对此次专家沙龙的殷切期望;市南区新联会常务副会长娄雷则代表专家们郑重承诺,“分享所有经验,包括失败”。

最动人的环节,是颁发专家聘书。当11位来自媒体、法律、科技等领域的精英,从校领导手中接过那本沉甸甸的聘书时,他们与这所校园的联结,从此超越了今天下午的两个小时。闪光灯下,合影定格。画面里,专家们郑重的神情、老师们欣慰的笑容,映衬出背后深刻隽永的主题——新阶层,在基层。

现场同步开展了《对话新阶层》系列图书的赠书仪式。

“我们希望,通过搭建双向赋能的平台,让‘建设者’之力发挥更大效能。”市南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走出职业的光环,坐到学生中间,让创新创业的勇气激发新动能,用真实可靠的经验领航新未来,为‘新阶层 在基层’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交融——11间教室,11场人生预演

下午两点二十分,沙龙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实训楼B区,十一间教室同时开启十一场思想风暴。

在B313教室,全国资深教育媒体人娄雷,正用他极具亲和力的嗓音,拆解着短视频时代的梦想公式。“不要被‘网红’二字迷惑,”他告诫,“内容的根,永远是真、是善、是美。你们手中的手机,是工具,不是玩具。”有学生追问:“老师,如果一开始没人看怎么办?”娄雷笑了:“我当年在电台,对着麦克风讲了整整一年,听众可能只有我自己。耐得住寂寞,才配得上繁华。”

隔壁B314,曾任职腾讯的张君旭,讲述了他从互联网巨头到地方官媒的“逆行”选择。“很多人问我为什么离开‘大厂’,”他平静地说,“因为我想知道,流量之外,还有什么能真正留住人心。在青岛,我发起了‘海鸥节’,我发现,连接一座城市的温度,比追逐全国的热搜,更让我有成就感。”

而在B315,有着20多年媒体从业经历的孙伟,正在扮演一位“排雷兵”。他列举大量案例,为学生们绘制了一幅互联网世界的“风险地图”。“看到‘高薪兼职’、‘躺赚’这些词,你的大脑就应该亮起红灯,”他的语气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在信息的海洋里,学会辨别方向,比学会划船更重要。”

法律专场的气氛则格外理性而凝重。B318教室,韩涛律师将复杂的劳动法条,化为一则则职场“护身符”。“试用期怎么算?加班费怎么要?劳动合同的‘坑’藏在哪一行?”他每抛出一个问题,台下就有无数双眼睛亮起,又随即陷入思考。而在B321,苑庆明律师则引导着学生“像律师一样思考”。“法律思维,是给你一副逻辑的骨架,”他打比方道,“它能让你在任何一个领域,都站得更直,想得更清,走得更稳。”

与此同时,关于职业进化、拒绝“社会小白”、媒体融合、持续成长、自媒体创业、人生投资……这些紧扣时代脉搏与青年焦虑的主题,在其余教室同步展开。没有讲台的阻隔,专家与学生围坐,问答之间,思想在碰撞,隔阂在消融。

回响——种子的力量

活动结束后,涟漪开始真正扩散。

“我学的是烹饪,以前总觉得和法律八竿子打不着,”25级烹饪2班的李雨桦同学说,“但听完老师们的分享,我明白了,将来无论是去做什么工作,懂法才能保护好自己和自己创造的成果。这堂课,补上了我知识结构里最关键的一块。”

25级中文1班的朱静茹则对尤奕钧关于媒体融合的分享感触颇深。“尤老师讲‘在喧嚣中凿光’,这个词击中了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保持清醒,并努力发出有价值的声音,这本身就是一种很酷的职业追求。”

许莎莎教授全程跟进,她的观察更为系统:“今天的活动,效果远超预期。专家们讲的不是空泛的理论,而是他们摔过的跤、踩过的坑、迈过的坎。这种‘案例式教学’,对于即将踏出校门的学生来说,是最直接、最宝贵的营养。更重要的是,他们让学生看到了人生路径的多样性——从大厂到本土,从台前到幕后,每一种选择都值得尊重,每一种成功都有其独特的轨迹。”

文旅与厨艺学院院长朱福芳感慨道:“‘新阶层 在基层’,这句话在今天变得无比具体。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资源、是视野、是一种与真实世界接轨的通道。这种‘软实力’的注入,对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

潮涌未来

下午三点十五分,原定的活动时间结束。但在许多教室,对话仍在继续。学生们围着专家索要联系方式,微信群不断弹出新的好友申请,关于梦想与现实的探讨,从线下蔓延至线上。

我们看到了卢嘉明被学生层层围住,耐心解答;看到了法朋顺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公众号,线上将持续分享更多新媒体干货;看到了苏小萱与一群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相谈甚欢,从融资聊到风险管理……

这正如袁磊在活动前所言:“我们来到这里,不是要告诉他们标准答案,而是想点燃他们自己寻找答案的引擎。”

风继续吹过山海,吹过这所充满活力的校园。一场沙龙的结束,是无数个梦想被擦亮、被激活的开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这群时代的弄潮儿,正将他们的根系深植于基层的土壤,与最青春的力量交汇、融合。

他们用行动证明:真正的“领航”,不是高高在上的指引,而是肩并肩的同行。当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走进校园,把梦想的种子植入肥沃的现实,我们足以期待,一个更加可期的未来,正在这片热土上,悄然生长。(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刘亮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