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食堂”,让校园餐食增添“家的温度”

近日,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高坪校区食堂内,9名学生妈妈和5名学生奶奶身着统一工作服,将红烧排骨、番茄鸡蛋等饭菜分装好后,整齐摆上服务窗口。当日12时许,下课的学生陆续进入餐厅排队打饭,孩子们尽情享用“家味”餐食。(11月19日 中国新闻网)

近年来,部分学校食堂曝出过期食材、卫生脏乱、营养失衡等问题,始终是悬在家长心头的“揪心事”。而“妈妈食堂”的出现,以“熟人监督”替代传统的“封闭管理”,用“亲情责任”弥补商业运营的不足——家长既是服务者也是监督者,食材新不新鲜一眼看清,餐具干不干净伸手可摸,饭菜合不合口试吃便知。

据报道,该校创新推出“妈妈食堂”模式,招募本校学生家长当帮厨人员。这些家长经健康检测与规范培训后上岗,负责食材清洗、切配加工、清洁消毒及协助分餐等工作,让校园餐食在坚守安全与营养标准的基础上,增添了“家的温度”。

首先,在“妈妈食堂”帮厨的家长们可以睁大“细致监督的眼睛”,全方位、全链条地对学生食堂进行监督,让食品质量和安全性得到更多保障。其次,也让那些不在学校食堂帮厨上班的家长们无形之中吃下了“定心丸”,不用再担心学生餐不卫生、不安全。同时,在食堂帮厨的家长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和经济收入,既解决了家长的就业问题,又解决了家长的陪读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更进一步,“妈妈食堂”的一餐一饭,何尝不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当孩子看见父母在厨房忙碌的身影,他们懂得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当学校把信任交给家长,家校关系从“对立博弈”变为“并肩作战”;当社会热议“该不该让家长管食堂”,这所学校用行动证明:“教育的温度,藏在细节里;安全的答案,握在良心间。”正如网友感叹:“家校同心,舌尖无忧;用心守护,健康同行。”

“妈妈食堂”,让校园餐食增添“家的温度”。一餐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勺一菜,皆含深情厚意。“妈妈食堂”不只是为了解决学生吃饭问题,更是以食为媒,重新连接起学校、家庭与孩子之间的信任纽带。这或许正是教育应有的样子:在细微处见真心,在平凡中筑未来。(文/文君)

责任编辑:崔永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