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11月20日讯(记者 张佳伟 实习生 寇晓菊)在济南市章丘区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巨型车间内,高度近八层楼的2.2万吨自由锻压机正将重达180吨的钢坯一次精准锻压成型。不远处,直径22米的全球最大轧环机巍然矗立,与60余台高端辅助设备共同构成技术密集的超大锻件完整产业链。这套全球最大直径锻轧装备群的投产,标志着我国在核电、风电等高端装备领域扭转了核心大锻件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全球领先的装备实力
作为我国高端锻件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伊莱特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制造的升级之路。2022年,伊莱特以直径15.673米的核电支承环托起我国四代核电机组,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2025年,其总投资11亿元建设的全球最大锻轧装备群正式投产,进一步增强了大型化锻件产品的供给能力。
随着项目全面达产,伊莱特可年产超大型锻件6万吨,新增销售收入约15亿元,极大增强我国在全球高端锻件市场的话语权。目前,伊莱特正与中国科学院李依依院士、李殿中院士联合进行稀土钢研发,通过向钢中添加稀土提升材料力学性能,为未来20-30MW超大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提供技术支撑。
创新突破与技术引领
在核电、海工装备等战略性领域,直径超过10米的整体环形锻件是核心承载结构。2025年4月,伊莱特定制的22米轧环机用主齿轮箱成功下线,创造性地运用复合修形技术、拓扑优化等六大核心技术,填补了我国在超大型环件精密轧制装备核心传动部件领域的技术空白。
“制造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装备能力的竞争,”伊莱特相关负责人表示,“直径22米的轧环机不是为了今天,而是为了未来适配深远海全领域工程的市场需求。”
在风电领域,伊莱特是工信部认定的“风电法兰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目前全球15-25MW下一代海上风电机组中,伊莱特已为维斯塔斯、金风科技等国内外头部企业提供核心法兰部件。2024年,企业生产的174吨风电法兰经小清河运抵福建,应用于我国首个18兆瓦批量化海上风电场。
长期主义铸就未来
面对行业波动,伊莱特提出了“三大耐心”的战略思考:耐心技术、耐心资本、耐心布局。早在2018年,企业就投资建设核能重装事业部,引进了德国西马克16米轧环机和1.35万吨自由锻压机。
“制造业尤其需要耐心资本的长期投入,我们不会因为行业短期波动而改变战略方向。”伊莱特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国内外15-25MW的海上风电机组几乎都在使用伊莱特的风电法兰,这正是企业长期战略布局的价值体现。
长期主义离不开可持续发展,为了践行绿色制造理念,伊莱特积极构建“绿色锻造,闭链循环”产业模式。通过回收锻造余料和城市废钢,采用短流程冶炼技术重新制备高端材料,大幅降低碳排放。相比长流程炼钢,该工艺使每吨钢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2吨降至0.5吨。
从风电法兰到核电支承环,从传统锻造到绿色智造,伊莱特正以“钢铁脊梁”之力,用扎实的技术积累与前瞻布局,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责任编辑:李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