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辅警“陀螺哥”李超以饱满激情指挥交通的事迹爆红网络。他像是平凡岗位上的一面镜子,映照出何为热爱、何为坚守、何为担当。
平凡岗位见担当,永葆“热忱之心”。李超十年如一日,在车流人海中“口不停言、手不停挥、脚不停跑”,他用十二分的热情,将一条没有红绿灯的普通斑马线,变成了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深刻地诠释了“岗位可以平凡,态度不能平庸”的朴素真理。反观基层工作,直面千家万户,事务琐碎繁杂,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的压力巨大,日复一日的循环极易催生职业倦怠感。要学习李超这种将职业升华为事业的热忱,找到工作与内心认同的连接点,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转化为一次次具体而微的耐心解答、一趟趟不辞辛苦的实地走访、一个个力求完美的方案细节。唯有如此,才能点燃内心的灯塔,抵御庸常与懈怠的侵蚀,让平凡的岗位因持续的热爱而熠熠闪光。
非常手势显匠心,善用“创新之智”。李超的指挥手势“不规范”,却被群众广泛接纳。这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基层工作方法论。他不拘泥于刻板的形式,而是以解决问题、保障安全为核心,创造了属于那个路口的“最佳实践”。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上级的政策方针是统一的,但每个社区、每个村镇的具体情况却千差万别。倘若一味生搬硬套、墨守成规,难免会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导致“政策在空中飘浮”。基层干部必须具备“创新之智”,勇于跳出本本、结合实际创新方法。将群众满意、问题解决、效率提升,作为最终“标准”和最高“规范”。在政策落实中注入智慧,在服务群众中体现灵活,让创新成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
价值坐标重千钧,坚守“为民之志”。“将行人护在自己身后”是李超“指挥哲学”的核心。他用自己的身体构筑“安全屏障”,这个下意识的动作,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把群众安危置于个人安危之前”,什么是“人民至上”的价值选择。基层干部要像李超一样时刻叩问自己,“为了谁、依靠谁”。只有把“人民”二字刻进行动,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利益诱惑面前保持清醒、不迷失方向;才能在急难险重的压力挑战面前敢于担当、不退缩回避。
过滤杂音守初心,锤炼“笃行之韧”。面对低收入、被误解、被劝“别太较真”的困扰,李超选择“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这不是麻木,而是对初心的清醒守护。基层是矛盾问题的聚集地,基层干部身处干群关系的“风口浪尖”,工作中被误解、受委屈在所难免。唯有保持“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定力,才能在各种噪音和干扰中站稳脚跟,朝着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行。
李超像陀螺一样旋转,不是被迫的应付,而是主动地起舞;他的坚守,不是无奈地忍受,而是热爱的绽放。他以最质朴的方式,回答了“何为有价值的人生”这一命题。他以马路为纸,以手势为笔,书写了一篇关于敬业、奉献与担当的动人篇章。让我们以李超为榜样,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转出激情、转出担当、转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舒畅(武汉江夏区委统战部)
责编:王舒娴【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