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时评评论员 四岳
2025年11月9日,全国第34个消防日如约而至。这一天,城市街头的电子屏亮起“关注消防,生命至上”的标语,学校开展应急疏散演练,社区张贴防火宣传海报……但比这些更值得被看见的,是那群在浓烟与烈焰中逆行的身影——中国消防员。
当警铃响起,他们必须在瞬间完成从平凡到英雄的转变,那双被火熏黑的手,托起的是生命的重量,更是无数家庭的希望。他们不是超人,却一次次以血肉之躯对抗吞噬生命的火焰;他们并非生来无畏,只是选择了把人民的安全扛在肩上。他们是烈火中的守护者,用生命书写着最动人的平安答卷。
“逆行”是最勇敢的日常。人们常说“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对消防员而言,“负重”不只是40公斤的装备,更是千钧一发时的责任。“不能等!从楼上索降救人!”在乐清市一栋居民楼的6楼,当绝望的妇女打开煤气企图结束生命时,消防员化身“天降神兵”,从7楼悬降而下,冲进弥漫着煤气的房间。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真实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日常。2025年上半年,全国消防救援队伍共接报处置各类警情124.2万起,相当于每天要处理近6900起应急事件。每一次警铃响起,都是一次生死抉择,而他们从不犹豫。
超越灭火,守护生命的无限可能。消防员的职责早已不止于灭火。2021年全国接处的195.6万起警情中,扑救火灾仅占38.1%,抢险救援46万起占23.5%,社会救助54.9万起占28.1%。从高空到水域,从地下到激流,消防员们在各种恶劣环境中施展救援,他们的救援范围覆盖“高空、水域、地下、激流、严寒、高温、烟热、电磁、污染”等复杂环境。他们平凡之躯,却以非凡勇气彰显着消防员的英雄本色,从而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贡献力量。
科技赋能,但无法替代人的勇气。如今,无人机侦察、热成像仪、智能灭火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火场,但在复杂建筑坍塌、危化品泄漏等极端场景下,机器仍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的判断与行动。比如,在某高层住宅火灾中,电梯井充满浓烟,消防员背着空气呼吸器徒步攀爬32层楼,在高温密闭空间连续作业近两小时,成功疏散12名居民。消防员说道:“机器上不来的时候,就得靠我们一双腿。”技术可以提升效率,但唯有信念才能穿越火海。
当然,还有防患未然,看不见的守护。消防员的工作远不止灾后救援,更包括灾前防范。他们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将消防安全知识的种子撒向千家万户。面对电动自行车存在的隐患以及新能源新业态等不断衍生火灾新风险,消防员们不断加强防控,从思想、组织、装备、训练和预案等方面,做好随时应对突发事故的准备。在救援现场,他们是不畏艰险的消防员;在大街小巷,他们还是消防知识的宣传员、维护秩序的安全员、解民急难的服务员。毫无疑问,那抹“火焰蓝”早已融入城市的血脉,成为守护万家灯火不可或缺的力量。
致敬,不止于节日。消防日不应只是一个仪式性的纪念,真正的尊重,体现在日常。比如,不在楼道堆放杂物,规范充电电动车,学习基础逃生技能——这些都是对消防员最好的支持。正如一位消防员所说:“我们不怕冲进火场,只怕群众因为无知而陷入险境。”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请牢牢记住,每一声警笛划破长空,都有人在为你奔赴深渊;每一次万家灯火通明,都有一支队伍在默默守望黎明。
他们是烈火中的守护者,用生命书写平安。
本期编辑:侯薇
初审: 侯薇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