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用一生写下青年干部的“初心教科书”

在“宜昌小西藏”五峰牛庄乡的群山之间,88岁老党员罗官章用49年扎根帮扶的岁月,写下了一部青年干部的“初心教科书”。当38.83元的工资卡余额、520元的最后一笔党费、7枚承载使命的奖章映入眼帘,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老党员的赤子情怀,更找到了成长路上最珍贵的精神坐标——当以罗官章为镜,涵养扎根之心、攻坚之心、为民之心,在基层沃土上书写青春答卷。

以“扎根之志”为镜,当涵养“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之心。从乡党委书记到退休后重返大山,罗官章把人生最宝贵的49年都奉献给了牛庄乡的乡亲们。他的脚步踏遍了这里的每一寸田埂,他的身影留在了每一户村民的记忆里。这种“把根扎在基层”的坚守,正是青年干部最需补足的“精神钙质”。如今,不少青年干部怀揣理想奔赴基层,却难免在面对艰苦环境、琐碎事务时心生浮躁。但罗官章用一生证明:基层不是“跳板”,而是“沃土”;为民不是“口号”,而是“信仰”。青年干部应把基层当作成长的“练兵场”,耐住寂寞、沉下心来,在走访调研中摸清民情,在办好实事中积累经验,让青春在扎根基层中绽放光芒。

以“攻坚之劲”为镜,当涵养“敢啃硬骨头”的奋斗之心。研究天麻种植时反复试验、带领村民种萝卜失利后自掏腰包赔偿、鼓励返乡青年王正望“别被困难吓倒”……罗官章的一生,就是与困难较劲的一生。他身上那股不服输、不放弃的韧劲,恰是新时代青年干部应对挑战、破解难题的“精神密码”。当前,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青年干部虽有知识优势、创新思维,但缺乏“涉险滩、闯难关”的历练。这就需要我们以罗官章为榜样,面对难题不退缩,遇到挫折不气馁。就像他推动牛庄乡发展产业那样,青年干部要敢于跳出“舒适区”,主动到矛盾最集中、任务最繁重的地方去,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练就过硬本领,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以“为民之情”为镜,当涵养“把心交给群众”的赤诚之心。“乡亲们荷包没钱,死了也闭不上眼”,罗官章的这句话,道尽了一名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深情。他把退休金变成种子、学费,自己却以炕洋芋为最后一餐;他临终前还叮嘱“不收乡亲一分份子钱”,始终坚守“不占群众便宜”的底线。这份“把群众当亲人”的赤诚,正是青年干部最应坚守的“初心本色”。青年干部成长于新时代,对群众的感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要像罗官章那样,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常到田间地头听民声,多进农家院落解民忧。无论是落实惠民政策时的“精准滴灌”,还是解决邻里纠纷时的耐心调解,都要带着真心、带着温度,让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用“为民”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罗官章虽已远去,但他的精神如明灯,永远照亮青年干部前行的道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我们当以罗官章精神为指引,把扎根基层的坚守、直面困难的勇气、服务群众的赤诚融入血脉,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陈威(五峰县税务局)

责编:詹蔷【责任编辑:王舒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