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钱矿公司:“微创新”破解“老大难” 实现降本增效大能量

河北新闻网讯(李志云)一项仅需一人的机械改造,怎样替代两人高空托举的重体力劳动?一个成本骤降80%的标准接口,如何盘活整个井下“天眼”系统?这些答案,就藏在开滦集团钱家营矿业公司(简称“开滦钱矿公司”)一项项立足岗位的“小改小革”中。今年以来,钱矿公司持续推进群众性技术创新,以一系列“微创新”成功破解了多个制约生产的“老大难”问题,实现降本增效、减轻劳动强度、提升工作质量的综合效益。

开滦钱矿公司坚持“问题导向、实用为本”,建立“发现问题—立项研究—试点应用—推广改进”的全流程工作机制。通过每月技术分析会、定期现场调研等方式,精准识别生产痛点,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与岗位员工共同研商解决方案,确保每个创新项目源于实际、用于实际。

在创新实践中,小改动带来大效益的案例不断涌现。

——在锚索锁紧装置改造中,仅通过拆卸顶锚杆机旋转机构、加装自制“L”形锁具架,就解决了原需2人托举50公斤设备的高空作业难题,实现“小改造消除大压力”;

——在多规格视频系统互容性改造中,将各类专用接头统一改为RJ45水晶头,成本下降80%,却打通了整个视频系统的兼容壁垒,做到“小接口联通大系统”;

——在皮带机尾装置改进中,利用淘汰的液压支架千斤顶进行改造,以“小投入”实现劳动强度大幅降低、工作效率显著提升的“大回报”。

这些成果得益于公司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开滦钱矿公司建立创新成果量化评价体系,将创新成效与绩效挂钩,并设立专项创新基金,支持有价值项目,通过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员工创新能力。同时,依托“创新工作室”“大师工作室”等平台,形成“传帮带”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打造全方位创新激励体系。

针对机采科、井运区、后勤等服务单位的小革小改直接服务井下生产和全矿员工的特点,开滦钱矿公司还着力打通创新通路,加强单位协作,建立跨单位创新联盟,开展创新方法培训,完善成果转化机制,确保微创新精准对接需求,持续激发基层创新活力。面对井下电液控主阀过滤器易堵塞导致支架动作迟缓、成本支出高等难题,机采科与综采单位共同研讨,确立了便携高效、一机多能的攻关方向,并创新研制出体积小巧、便于携带的专用冲洗装置,实现了滤芯井下快速反洗。之后继续跟踪使用效果,进行多次优化,显著提升了电液控系统可靠性与使用寿命,减少成本投入,减轻员工劳动强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