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宜昌小西藏”五峰县的群山间,88岁的罗官章去世。这位退休后扎根深山数十年的老党员,用一生践行了“党员要像种子,撒到大山里就该帮百姓谋出路”的誓言,在脱贫致富的丰碑上刻下了实干者的名字。
1997年,罗官章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退休,他没有选择安享晚年,而是带着“没能让乡亲富起来”的愧疚重返牛庄乡。有人或许会问:退休后何必自找苦吃?罗官章的选择,实则回答了一个根本问题:党员的身份,不是“光环”,而是卸任后依然滚烫的“责任”。当许多人把“退休”当作人生奋斗的“终点线”,罗官章却把“退休”变成了服务群众的“新起点”。这份“不让乡亲荷包没钱,死了也闭不上眼”的执着,正是共产党人初心的生动写照——无论身处高位还是退居幕后,为民谋福的初心始终滚烫。
脱贫攻坚,难在“无先例可循”,难在“风险无人担”。面对天麻种植的技术封锁,罗官章带着“干部先试错,农户再跟进”的务实策略,用100多次试验、3大本密密麻麻的数据记录,硬生生攻克了天麻人工有性繁殖的技术难关。山区缺的不仅是资金、技术,更缺“敢闯敢试的带头人”。如果干部只“动口不动手”,只“画饼不尝苦”,村民的信心就难以点燃。而罗官章的“流血流汗不算啥”,实则是用干部的“担当”换村民的“信任”,用干部的“试错”换群众的“安稳”。
罗官章的生活简朴到苛刻,晚饭只是几个炕洋芋,却对乡亲们慷慨解囊。孩子缺学费、家庭遇难处,他总能主动相助。有人或许会问:他图什么?答案藏在“传承”里——被他帮助过的村民,带着他传授的技术继续种植天麻;被他感染的年轻人,学着他的样子回到乡村;牛庄乡的天麻田郁郁葱葱,柏油路上车辆穿梭,这些都是他精神的回响。
罗官章如同一颗饱满的种子,在深山里生根发芽,结出的不仅是脱贫致富的累累硕果,更孕育了“不忘初心、实干担当”的精神力量。当我们追问“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党员”时,其实罗官章早已用行动给了我们给出答案:不要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把“为民”的初心刻在每一件小事里;不要轰轰烈烈的宣言,而是把“实干”的担当落在每一步行动中。
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需要更多像罗官章这样的“种子”,以初心为根,以实干为叶,在平凡的岗位上扎根奉献。当每一颗初心都能坚守使命,每一份担当都能落地生根,就没有翻不过的山、跨不过的坎,就能让更多贫困角落绽放希望之花,让山河因实干而更加壮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吴岳川(孝感市应城市)
责编:沈素芬【责任编辑: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