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长江之畔奏响文化强音

10月30日晚,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在宜昌奥体中心落下帷幕,与闭幕式同步举办2024—2025中国电影大数据暨电影频道M榜荣誉之夜,为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文化盛宴画上圆满句号,生动展现了湖北以与时俱进的创新方式,传承长江文化的战略远见。从武汉的开幕到宜昌的闭幕,湖北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实践,展现了其在长江文化保护与创新中传承的使命担当。

长江文化艺术季闭幕式与电影盛典的联动,是湖北文化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文化的生命力不仅在于保存传统,更在于能否以当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生活,电影作为大众艺术形式,为长江文化提供了现代表达的载体;而长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为电影艺术注入了灵魂。例如,艺术季期间举办的“映像长江”电影周,通过4K数字化修复与专家解读等多元化方式,让《洪湖赤卫队》等经典影片,以更清晰的面貌、更丰富的内涵重现于当代观众面前。这不仅是技术上的修复,更是对红色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与激活,推动文化表达从单向的“展示”转向双向的“对话”,使传统的经典文化产品,能够在新时代继续发挥凝心聚魂、滋养心灵的作用。

长江文化艺术季的文化实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通过免费开放活动、预约互动活动、线上线下联动等多种方式,使文化盛宴真正成为全民共享的节日。开幕式文艺演出依托长江两岸实景与线上直播同步呈现;“映像长江”电影周在全省范围内免费放映超过2000场优秀国产影片;“聆听长江”音乐周的五场音乐会全部以公益形式开展……这些举措不仅显著降低了公众参与文化活动的门槛,更将优质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获得的公共产品,使文化发展成果切实惠及每一位市民。当市民漫步江滩欣赏绚烂烟花,当村民在家门口观看经典戏剧电影,文化发展也在此时真正回归人民主体地位,在共享中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

长江文化艺术季突破地域界限,有效整合武汉、宜昌、荆州等多地文化资源,形成跨城联动的整体效应。在内容策划上,不仅深耕本土文化,更积极拓展国际视野,邀请埃及、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加拿大歌唱家联袂演绎中外经典民歌艺术,共同形成文化合力,彰显了长江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值得一提的是,宜昌作为本次艺术季闭幕式选址地,更是历史上巴楚文化的重要交汇地,承载着独特的文化记忆与地域精神。通过聚焦屈原、昭君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符号,不仅强化了宜昌在长江文明谱系中的节点地位,更使屈原的求索精神与昭君的和平形象,成为诠释长江文明精神内涵的重要载体。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的精彩谢幕,更是一个文化强省的崭新起点,长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路仍在继续。今日之湖北,正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将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能量,在创新实践中进行文化传承,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金辉(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责任编辑:伍佳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