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银发网红”失坠于“数字风口”

如今,“银发网红”以短视频形式活跃在各类社交媒体上。但在流量和利益的诱惑下,有的“银发网红”变了味。(10月28日 新华社)

随着网络的普及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银发网红”活跃在以短视频平台为代表的各类社交媒体上,他们的拥趸不仅是一些老年网民,一些“银发网红”通过才艺展示、搞笑记录或分享生活经验等等,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粉丝的关注。“银发网红”的出现是好事情,让人看到“网红”并非是年轻人的专属,老年人也能通过直播等方式来展现老年人的风貌,来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但当前“银发网红”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MCN机构(网红孵化机构)把“银发网红”当成“流量”道具,违规签约老年人,甚至强迫老年人超时长工作,利用了老年人法律意识不强、维权能力欠缺等特点;或是炮制博人眼球的“银发人设”,虚构剧本,卖惨,进行直播带货;或开设“银发网红速成课”,收割老年人智商税;或进行坑老骗老的生意……这样的“银发网红”已然变味,亟须遏制。

对于“银发网红”乱象,需要加大整治力度。如网络平台要加强管理,要尽好平台责任与社会责任,遏制“银发网红”乱象,要与相关部门加强合作,保护好老年人合法权益。相关部门要遏制MCN机构违规签约老年人乱象,避免“银发网红”成了“流量”道具。老年人也要增强法律意识、维权意识,避免被MCN机构忽悠。老人子女也要对老人多些陪伴,帮助老年人防范“银发网红”陷阱。只有多方合力,帮助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帮助他们跨过数字鸿沟,“银发网红”乱象也才会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银发网红”站在“数字风口”,但是其中的乱象,却会让“银发网红”迷失、失坠于“数字风口”。要避免老年人被工具化利用,防范“银发网红”成了“黑红”,需要各方“守土有责”,堵住责任漏洞,擦亮这一老年人群体对外展示的窗口,让更多“银发网红”能够成为“高质量网红”,由“网红”到“长红”,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