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山市徽州区的大街小巷中,总能看见程恒志奔走的身影。作为黄山市烟草专卖局徽州分局(营销部)的一名员工,手握方向盘,他是专卖稽查的“移动堡垒”;遇到群众有困难,他又是随叫随到的“热心人”。今年47岁的程恒志,曾担任过送货驾驶员、仓库分拣员,去年刚从办公室转岗至专卖条线。尽管只有一年半时间,这位身兼驾驶员与稽查员的“多面手”,却以一把直尺绘出责任经纬,用数次援手传递暖心温度,在平凡的岗位上写下了不平凡的注脚。
一纸手绘地图,丈量敬业精度
转岗之初,程恒志面对的不仅是全新的职责,还有一张如同“密码图”般的辖区布局——专业术语陌生、村路错综复杂,光是理清零售客户的位置就已十分吃力。但他没有退缩:“干一行,就得精一行。”
白天,他跟老同事跑市场、学稽查;晚上,他抱着《烟草专卖法》反复研读,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标注。一有不懂,就追着前辈问;连吃饭时,都在琢磨业务要点。为尽快持证上岗,他主动备考执法证,每天挤出两小时刷题背法条,周末也全心投入。最终他不仅顺利通过,更瞄准更高目标——专卖五级证书,正在系统梳理难点,全力冲刺。
熟悉客户,他自有一套“土办法”。“笨办法,往往最实在。”他的笔记本里记满了客户位置:庄大姐的店在池塘旁、李大哥的铺子挨着老槐树、张叔的烟店门口有压水井……但文字终究不够直观,于是他干脆手绘地图。白天跑点拍照,晚上对位描画。一笔一画或许粗糙,却精准无比:“沿河路左转,第三个路口右拐,红砖墙就是凌姐家。”
一年半来,他走访客户千余次,笔记本卷了边,地图上也布满了新增的批注。“客户在哪,我们的责任就要画到哪。”他轻轻抚过地图上那些反复摩挲的折痕,眼神专注,如同对待一件珍贵的作品。
两度俯身相助,传递服务温度
在程恒志看来,“执法蓝”不仅代表规范,更应有一抹温暖的“人情味”。别人有困难,他总说“顺手的事”,可这轻描淡写的背后,是一次次实实在在的付出。
今年夏末午后,乌云骤临,程恒志与同事正在后美村走访。突然看见谢大姐正在院里手忙脚乱收拾晒好的稻谷,暴雨即将来临。“别急,我们来帮忙!”话音未落,他已冲进院子。三人顾不上擦汗,全力抢收,归拢、装袋、搬运……终于在雨点落下前将全部稻谷安全入仓。谢大姐连连道谢:“要不是你们,这些粮食就全完了!”他抹了把汗,笑笑说:“粮食保住了,比什么都强。”
还有一次,正值农商行系统升级,导致多位客户扣款失败,需紧急将烟款转账至公司对公账户。当天正值客户培训即将开始,唯独郑大爷电话一直无法接通。老人七十多岁,子女在外,对手机操作不熟。我正在焦急无措时,拨通了程恒志的电话,他二话不说:“别担心,我现在就去一趟。”
培训结束后得知,他刚刚从郑大爷家离开。原来老人当时正在楼下忙活,手机在楼上充电。程恒志不仅上门提醒,还蹲在老人身边,一遍遍示范如何操作转账:“点这里,输号码,再确认……对,就是这样。”直到郑大爷操作成功,他才放心离开。事后,老人专门打来电话:“小程真耐心!你们烟草公司的服务真是没得说!”
从办公室到乡间小路,从业务“新手”到大家交口称赞的“靠谱的人”,程恒志只用了一年半。那一张手绘地图,勾勒的是他恪尽职守的足迹;那一次次伸出援手,映射的是他始终滚烫的初心。他就像村口那盏不熄的灯,安静、温暖,始终照亮着需要光亮的角落。
(洪羽)责任编辑:韩璐(EN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