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让生育更友好

10月10日,武汉市王女士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通过分娩镇痛技术顺利分娩,成为我省首位享受分娩镇痛医保报销的“幸运妈妈”。“生产过程中疼痛明显减轻,医保还帮我报销了77%左右,自己只用花300元左右,真是双重惊喜!”产妇的真切感受,传递出这项新政策带来的实际便利。近年来,从“无痛”分娩服务试点到全国普及,再到此项目纳入医保,这看是国家政策的一小步,却是优化生育环境,助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一大步。

对于一个家庭,迎接新生命的降临既是一个神圣时刻,也是一个有着诸多考验的两难境地。因为母体以及胎儿的各种情况,到底是顺产还是剖腹,到底是自然分娩还是“无痛”分娩,似乎从来都有着一个难解的结。除了两代人理念的分歧,说到底就是看得见的经济支出与看不见的肉体疼痛的权衡,还有爱与不爱的诸多拷问。应该认识到,分娩的痛是真痛,那种骨开十指、腹开七层的炼狱感,可达十级,那是医学上公认的最疼痛级别。“无痛”分娩的普及与进入医保,或许是现代女性生育选择权利的被看见,是文明社会里一种不必再硬扛的坚实底气。

从古至今,有多少可怜而伟大的女性就是这样闯着“儿奔生,娘奔死”的“鬼门关”生儿育女。她们的疼痛与牺牲被忽视、被当成理所当然,她们的回忆里有着初为人母的喜悦,但也有着不愿提及的对分娩的恐惧,甚至还有太多因此而产生的产后抑郁等心理问题。当下的社会,男女平等,无论是在学术、商海还是在职场,女性与男性都发着同样耀眼的光,但孕育下一代,女性却势必付出更多。“无痛”分娩就是一种更有尊严、更舒适且更安全的选项。它并非完全无痛,是通过麻醉镇痛技术减轻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仿佛一双“醉”温柔手,打开“止痛小开关”,让准妈妈能更从容更轻松地迎接生命的礼物。将分娩镇痛纳入医保报销,或许是国家给予未来最温柔的投资。

生生不息才能延续传承,生育是家庭幸福的基石,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与希望。分娩镇痛纳入医保,看似一项具体的医疗支付政策调整,实则是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进程中一次深刻的价值转向与制度关怀。当下的各种催婚催育,从家庭到社会,从屏幕内到屏幕外,可谓花式繁多,情之切切。但如何让“催”变“不催”?却似一场春风化雨,是一次次问计于民的调研,是一点点摸准年轻人的心思,是一个个对症下药的良方,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行动,是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从各种红包到大礼,从各种减免到便利,从各种津贴到服务等,这些福利与保障渗透到从结婚到生育的各个阶段,似一股泉水滋润着每一个家庭,似春风吹暖着每一颗徘徊与犹豫的心。

从痛不欲生到“无痛”,从不敢生到无忧生,这是每个小家的温暖叙事,这更是社会大家的温柔情话。相信,这一个个的小确幸定会治愈这世间的所有不幸与苦痛,让世界变得更美更温暖。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杜彦(湖北宜昌)

责编:丁楚风【责任编辑:丁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