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率仅1.5-12/10万的妊娠合并宫颈癌,让孕中期的倩蓉遭遇了影视剧中才有的“保大人还是保孩子”困境。一边是好不容易怀上的宝宝,一边是可能威胁生命的癌症,面对这一罕见且棘手的病例,浙大妇院吉林医院(长春市妇产医院)迅速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涵盖产科、妇科肿瘤、麻醉科、新生儿科等多个领域。在医疗团队的帮助下,倩蓉母子平安,疾病也得到最佳有效治疗。
绝境求医:罕见病症陷两难,故土医院成“最后希望”
今年9月26日,怀孕近32周的倩蓉与爱人回到长春待产,突发的阴道出血打破了期待。在当地某三甲医院检查后,超声提示宫颈占位性病变,后续核磁与阴道镜活检结果确诊“宫颈癌”,医院给出“终止妊娠 切除肿瘤”的方案。
“孩子已经快8个月了,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无法接受的倩蓉又辗转至北京某三甲医院,得到的建议是“先剖宫产,再进行放化疗”—— 两种方案要么牺牲孩子,要么面临癌症延误治疗的风险,让她陷入绝望。
10月7日,在朋友推荐下,倩蓉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回到长春,找到浙大妇院吉林医院产科一疗区袁卓主任。“起初我只敢想‘能不能先把孩子生下来’,但袁主任看出了我既想当妈妈、又怕癌症恶化的心思。”倩蓉回忆道。
MDT攻坚:多学科专家联手破局
起初,倩蓉仅抱着“单纯剖宫产”的想法找到袁卓。但在深入沟通中,袁卓敏锐捕捉到她眼神中对“成为母亲”与“治疗疾病”的双重渴望——这位准妈妈既不愿放弃腹中近32周的胎儿,又恐惧宫颈癌进一步发展的风险。
医者仁心让袁卓决定为她寻求两全之策。10月9日,他根据患者的病情与浙大妇院产科执行主任杜蒙恺进行商议,而后共同申请启动MDT会诊,并邀请浙大妇院总院相关专家团队线上远程会诊。
10月11日,MDT线上会诊启动。浙大妇院总院肿瘤科主任、影像科主任、放疗科主任悉数参加。浙大妇院吉林医院(长春市妇产医院)产科一疗区主任袁卓、妇科三疗区主任郎巍及相关科室主任到场参加。在杜蒙恺及经治医生祝晶系统汇报病情后,专家们随之展开严谨论证,商讨最佳治疗方案。
大家根据临床经验和患者病情判断:患者目前符合联合手术指征,基于患者宫颈癌尚处于早期阶段,可以采用“剖宫产 宫颈癌根治术 卵巢移位术”的方式满足患者同时生产和治病的需求。这样,可最大限度降低两次麻醉、两次手术对患者的创伤。
不过,专家们也指出,手术存在妊娠子宫体积大、分离宫旁组织时易引发致命性大出血、晚期妊娠子宫与周围器官解剖位置改变等难点。在产科与妇科手术无缝切换中,需要经验丰富的妇科肿瘤专家进行技术支持,可以特殊邀请浙大妇院总院的专家来共同手术。敲定治疗方案后,袁卓立即将方案讲解给倩蓉及家属。听完他的讲解后,倩蓉当即决定就在这里接受手术。
同心铸盾:高效协作完成手术筹备
患者的信任让袁卓深受触动,杜蒙恺则第一时间向执行院长潘永苗及浙大妇院总院同步汇报,一场跨越南北的生命救援机制就此高速运转。
党委副书记、院长林杨高度重视这个罕见病例,她和潘永苗执行院长在查房时给予了患者极大的心理安慰与人文关怀。与此同时,潘永苗与浙大妇院总院进行协调,邀请余杭院区执行院长、知名妇科肿瘤专家张松法来长参与联合手术。林杨作为国家级专家,为患者进行阴道镜的精准检查,指出阴道右侧壁有癌灶可能,这为张松法院长确定手术范围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院长到主任,再到普通医生、护士,每个人都在与时间赛跑。此时,全院上下拧成一股绳,只为帮助这名老乡,能在故土迎来转机与希望。
无缝协作:五个半小时术,实现“双重救赎”
手术于10月13日进行,由张松法主刀,袁卓、郎巍及产科一疗区副主任医师吕祺完成,麻醉科李莉主任、新生儿科王玉惠主任、血库主任、产科一疗区主治医师祝晶也都积极参与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产科手术阶段:随着一声啼哭,一名重1865克的女婴顺利降生,随后立刻被护送至新生儿监护室,快速缝合子宫,更换辅料进入妇科手术阶段。
妇科手术阶段:这是真正的考验。妊娠合并宫颈癌的病例本身就很少见,子宫在妊娠的特殊时期明显增大,宫旁组织血管丰富,静脉充血,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大出血。在手术中,张松法以娴熟的技术进行细致剥离,整个手术操作中出血量也很少,实属不易。为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并有效治疗疾病,张松法与手术团队小心谨慎地进行着操作,最终耗时近五个小时完成了宫颈癌根治术。
产科 妇科 麻醉科 新生儿科及病理科和护理团队,经过手术团队五个半小时的共同努力,手术顺利完成,患者被送入ICU监护。目前,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术后72小时拔出引流管,患者已离床活动。
医者感悟:精准术式体现人文关怀
谈及那台凝聚浙吉两地医疗技术的联合手术,袁卓与郎巍的眼中仍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作为手术核心参与者,他们参与了这场“生命保卫战”背后的沉重挑战与暖医行动。
张松法院长介绍,在顺利完成剖宫产后,余下的手术操作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按照妇科手术的标准进行,没有因为子宫增大、产妇盆腔静脉血流丰富而影响手术切除范围,并且考虑到患者今后的放化疗,通过“卵巢移位术”将患者右侧卵巢移位到上腹腔,减少将来放疗对卵巢的损伤。
“区中”力量:书写“医疗惠民”崭新篇章
此次手术的成功,正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生动实践。自“区中”项目启动以来,通过高位嫁接、平移人才和技术等举措,让更多区域患者无需远赴外省,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级优质医疗服务。得益于这个项目,越来越多像倩蓉这样的患者正享受到政策红利。
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未来,东北地区将依托更多跨区域医疗协作平台,让优质资源从“单点输出”变为“体系化扎根”,为“健康中国”战略在东北大地的落地筑牢坚实支点。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范思思
图片来源 浙大妇院吉林医院长春市妇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