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 | 崔辉:从警20多年,成长为全国闻名的追逃专家

大皖新闻讯 “堆积如山的陈旧档案、残缺不全的线索、年代久远的信息,就像进入一间漆黑的房间,在里面摸索试错的过程非常枯燥煎熬,直到你推开那扇门,一切才豁然开朗……”10月17日,宿州市公安局刑警、全国闻名的追逃专家崔辉告诉大皖新闻记者。

从警二十余年,崔辉以科技信息化手段破解一批命案积案,逐渐成长为全国知名的“追逃专家”;他还用技术帮助离散家庭团圆,成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

崔辉在工作中。

不惑之年,找到自己方向

人的一生,有时就是在一点点发现和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崔辉的“警察梦”源于他老家发生的一起恶性案件。当年案发后,警方迅速展开调查,其中一人很快落网,被判无期徒刑;另一名嫌疑人任某则逃之夭夭,如同人间蒸发。从那时起,崔辉心中便升腾起一个念头:“想成为一名惩奸除恶的人民警察”。

2004年冬,崔辉顺利通过招考,圆了多年的警察梦。入警后,他先被分配到交通警察岗位。2012年夏,萧县发生一起特大金店抢劫案。崔辉被抽调至专案组,负责车辆查缉。在案件侦办中,崔辉亲身感受到刑警缜密的洞察力和超强的战斗力,初心再次被触动。

2017年,38岁的崔辉正式调入宿州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

初入刑侦,崔辉怀揣着一腔热血,无论是现场勘查、走访调查,还是审讯抓捕,他都干劲十足。然而,两年过去,他整日忙于琐碎的杂务,找不到方向。

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一次基层调研中,在某县区督导追逃工作时,崔辉惊讶地发现当地一半的追逃任务竟由一名女警独自完成。这名女警足不出户,仅凭一台电脑和敏锐的信息研判能力,便能精准锁定在逃人员的踪迹,为抓捕行动提供关键情报。让崔辉震撼的同时,也催生出一个新思路:信息化时代的浪潮席卷而来,科技手段在打击犯罪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崔辉开始潜心钻研。他找来资料,凭借扎实的计算机功底,很快掌握了信息研判领域的核心技能,逐渐在追逃工作中崭露头角。

确认眼神 ,他就是那个要抓的人

2022年中秋,崔辉接到了一通来自老家的电话。一名潜逃多年的嫌疑人让当地警方束手无策,他们希望崔辉能协助办案,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三天后,而当那份泛黄的卷宗在他面前展开时,崔辉感到血往上涌——正是25年前震惊当地的那起恶性案件,而嫌疑人任某竟至今逍遥法外!崔辉暗下决心:一定要将任某绳之以法。

崔辉反复翻阅卷宗,却未找到有价值的线索。他决定另辟蹊径,从任某的成长背景入手。通过走访任某曾生活的村庄,他得知任某早年丧父,由母亲独自抚养,对母亲感情极深。崔辉推测,任某外逃多年,极可能与母亲保持联系。

顺着这条线索,崔辉在尘封的邮电局档案中发现了一封多年前从外省某偏远县城寄出的匿名信。任家在该省并无亲友,这封信极可能来自任某。通过进一步核查,崔辉将其活动轨迹确定为外省某县城,并结合大数据分析,最终锁定了一个疑似任某的男子。

警方迅速成立抓捕组,千里抵达该县城后,办案人员根据线索找到了一个靠捡垃圾为生的男子。

当天深夜,抓捕民警将自称叫刘某的男子控制住。在后方一直在焦灼等待消息的崔辉接到前方信息后,立刻回了四个字“拍照发我”。而刘某的住处黑灯瞎火,连电都没有,怎么拍?

终于,民警将嫌犯怼在车灯下拍了一张照片传给了崔辉。看到照片上的已经在电脑上被推演过无数次的眼神和五官轮廓,崔辉立刻确认:“就是他!”而抓捕组将男子按倒在地时,这个自称刘某的人连称“冤枉”,却在情急之中暴露了“老家”口音。抓捕民警轻声用家乡话说:“县公安局的。25年了,该回家了。”任某终于长叹一声,放弃了挣扎。

这桩悬了25年的旧案终于告破。

大海捞针, 破获沉积29年命案

2022年,又一个棘手的案子进入了崔辉的视野。

1996年,嫌疑人刘某名、陈某河杀害周某后逃逸,案件一直悬而未决。其间,办案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当地警方从未放弃追捕。周某的父亲从中年熬到年近古稀,几乎每月雷打不动地到公安局询问进展。他说:“我孩子那么老实,我想在我死之前,看看杀害他的人到底长什么样,我不想把这遗憾带进棺材。”老人这番肺腑之言,让历任领导、主办民警、情报人员深感愧疚与压力。

崔辉将该案案情记在随身小本上,时时翻阅。经历了1000多个日夜,崔辉先后比对了数万张照片。

2025年7月26日,崔辉在海量的信息里捕捉到嫌疑人的轨迹。四小时后,信息比对成功!嫌疑人很快落网,这起尘封29年的命案宣告侦破。

比对成功, 分离30多年母子相见

2022年春天,崔辉被抽调到安徽省公安厅专案组。一天中午,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辗转找到他的办公室。她叫赵某汝,家住皖西一个小县城。三十多年前,她的儿子被人拐走,至今下落不明。

她永远忘不了那个傍晚——她忙完农活回家,看到一名女子蹲在路边哭泣。出于善心,赵某汝上前询问:“这位大姐,你怎么了?”女子哭诉自己遭遇丈夫家暴。赵某汝心生怜悯,将女子带回家,给她换上干净衣服,还做了热饭热菜招待。然而,次日清晨,赵某汝去集市买菜,回来时却发现女子和自己的儿子都不见了。儿子被偷走了!

夫妻二人从此踏上了漫漫寻子路。三十多年间,赵某汝夫妇以拾荒为生,走遍全国一百多个城市。

当时,崔辉正忙于专案组工作,任务繁重。但看着老人眼中饱含的期待,因为心头的责任和为人父母的共情,崔辉接下了老人的请求。

老人提供的唯一线索,是一张儿子4岁时的黑白一寸照片。

崔辉一有时间就开展巡查,将仅有的照片通过技术处理,进行反复的数据“碰撞”,期待奇迹出现。研判如同解一道复杂的方程,需要经过反复演算、不断试错。凭借精湛的业务能力,崔辉最终发现了一名疑似人员。

随后,他采集了赵某汝的生物信息进行验证,最终比对成功,确定被拐儿童赵某现在名叫李某可。

令人唏嘘的是,李某可就住在距离赵某汝仅三十公里的村子里。三十公里的距离,三十多年的苦苦寻觅,在崔辉的努力下,母子相见的梦想终于实现。

传道授业 ,点亮更多“追光者”

2021年“崔辉追逃工作室”成立, 2023年“崔辉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在同事们眼里,崔辉不仅是破案能手,更是一位倾囊相授的导师。理论课上,崔辉将枯燥的数据分析转化为生动的案例;实战演练中,他带着学员一头扎进案件堆,手把手教他们如何从海量信息中捕捉关键线索。

崔辉(左)和工作室的同事一起研判案情。

他常对新同事说:“情报研判工作枯燥、压抑,需要耐心、细心,才能享受在方寸之间、决胜千里之外的成就感。”

据不完全统计,崔辉工作室已培养出80余名研判骨干,其中7人获评“省级研判追逃专家能手”,13名民辅警因功受表彰。工作室构建起多层级的追逃“战斗群”,为各警种提供重要信息4000余条,成为宿州市公安机关信息研判人才的“孵化器”。

在崔辉的带领下,宿州市公安局刑侦领域科技赋能刑侦战果斐然:5年来先后研判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000多名,其中研判抓获历年在逃人员580余名,包含公安部 A 级在逃人员1人、部督在逃人员2人。特别是2023年至今,研判抓获全国命案积案在逃人员94名,成效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2025年1-8月,研判抓获全国久远命案在逃人员22名,占全国战果数27.78%。

工作室成立以来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20多家单位的100余名民警交流学习,崔辉本人也受邀前往多个省内外公安机关授课,全国有1000多名公安民警、警校学生和司法人员聆听过他的课程。

大皖新闻记者 赵明玉 摄影报道(注:文中人员除崔辉外均为化名)

编辑 许大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