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您却用最珍贵的礼物——生命的火种,为我妈妈带来了重生的希望,这份跨越陌生的大爱,点亮了我们全家人的幸福通道……”面对千里之外的这份特殊感谢,作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王文,眼里同样流出了幸福的泪水!
王文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
今年36岁的王文,是黔西南州兴仁市中医院的一名医生,也是一名志愿者,在过去的10多年里,他在自己唯一儿子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罕见疾病的情况下,仍坚持为社会奉献爱心,先后15次献出全血5400毫升,发动亲人、朋友、同事献出全血6万余毫升。2025年6月,王文又为一位远在北京、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241毫升,用医者仁心托起了千里之外的生命之舟,成为贵州省第552例、兴仁市第4例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王文正在捐献造血干细胞
用医者仁心的担当为生命“续航”
2025年春节刚过,王文便接到一个特殊电话,电话那头,一位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正激动地说道:“你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配相符,你是否愿意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听到配型成功的王文,怀着同样激动的心情,毫不犹豫回答道:“同意!”就是这句简短的答复,却给了另一个家庭带去了生的希望。
挂完电话,王文瞒着家人,开始在网上查询关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一些准备工作的信息。
在之后的时间里,王文每天早早起床进行晨练,下午下班后又开始锻炼,周末也是如此,从未间断。还时不时嘱咐妻子按他的要求搭配餐食。王文的异样举动让家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在妻子的再三追问下,王文才说出了实情。
王文只有一个孩子,且患有罕见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家人生怕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影响王文的身体,因而家人极力反对。家人的担忧,王文完全理解,他和家人进行了深谈,并找来相关资料,证明对身体确实不会有伤害,王文最终说服了家人。
2025年4月,王文与患者进行了高配,当得知高配成功,而且是全相合的时候,自己感到特别幸运。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准备和医院体检合格后,2025年6月18日,王文踏上了去往贵阳的路,住进了贵州省人民医院观山湖院医区,在经过连续几天打动员剂的过程后,6月23日这天,他成了别人黑暗中的一束光。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241毫升珍贵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成功提取,这袋被誉为“生命火种”的鲜红液体远赴北京为一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重新点亮生命之光。
工作中的王文
用热血仁心的情怀为生命“助航”
“2007年,我上大二,从那一年开始献血,献血后感觉身体也没有什么不适,就坚持下来了。之后,就加入了学校的红十字会,经常和同学到街头宣传一些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从那时起,我对白血病有了更多了解,也意识到干细胞捐献对白血病治疗的重要意义,当时就毫不犹豫申请成为志愿者了,希望我的干细胞有一天也能挽救到他人的生命。”谈到自己献血的经历,王文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自豪感。
2009年,王文怀揣“悬壶济世”的梦想,从大学毕业后,如愿成为晴隆县碧痕镇卫生院的一名医生,由于工作出色,2013年便成长为卫生院的副院长。2015年,为方便照顾长期患病的孩子,他辞掉卫生院的工作,参加事业单位招考,成为兴仁市中医院的一名医生,回到家乡医院工作的王文,更加踏实认真,并于2022年担任医院党支部书记。
为积极调动医院职工积极参与无偿献血,他经常利用支部党员大会、干部职工会、各科室会议等开展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并自己制作了无偿献血的相关问卷调查表,对全院干部职工进行摸底调查,切实了解全体职工的献血意向。为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他率先发动党员积极参与,在他的带动下,身体合格的支部党员全部加入了无偿献血队伍,其他干部职工也积极参与。每当王文收到可以献血的消息后,他就会提示大家到采血点献血,让单位职工献血成为风尚。
此外,王文还利用义诊活动,积极开展献血知识的普及宣传,并引导身边的亲人、朋友等积极参与,仅王文兄妹三人,献全血量达1.4万余毫升,其中,王文献全血15次5400毫升,加上单位职工、亲人和朋友,献全血量已逾6万余毫升,40余人加入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队伍。
工作中的王文
用慈爱仁心的父爱为儿子“护航”
从农村走出来的王文,本以为有了工作、有了家庭,便可安安稳稳过上常人的生活,可命运却并非如此。2012年,王文的儿子刚出生,就被诊断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这是一种罕见疾病,会逐渐丧失自理能力,大多患病孩子都活不到18岁。”作为医生的王文,他清楚儿子患上这种疾病的严重后果,但他还是没有放弃一丝希望,带着儿子跑遍了全国各地的医院,去寻求延缓疾病进程的最好治疗方案。
作为父亲,他就是儿子最坚实的靠山,儿子在他的悉心呵护下,成长到了上学的年纪。为让孩子走进课堂,王文将农村的老父亲接到城里,爷爷与孙子的陪读生活就此开始。儿子虽然身体不便,但他非常热爱学习,也深知父亲、爷爷的不易,一直以优异的成绩来回馈爱他的每一个人。王文看到儿子能做他自己热爱的事情,也会在心里替他感到高兴。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子的病情也越来越严重,2024年,已上初中的儿子彻底失去了行走功能,坐上了轮椅,但他热爱学习的劲头却一点也没减,还多次拿到了年级前三的优异成绩。
“今年,小孩已经13岁了,一路走来,得到了学校老师、同学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作为一名父亲,我非常感动!”对于长期坚持献血,并无私为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王文来说,这也许就是他在自己“淋雨”的同时,还尽力去为他人“撑伞”的动力源泉了。
医者,悬壶济世。而在王文这里,他不仅用医术守护着无数生命,也以自己的行动义无反顾地躬行着仁爱之道。在他看来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和应为之事,但在我们看来,这种博爱与仁义令人动容,唯愿这份爱心在人间永远传递。
通讯员:李鑫波 吴欣宇
一审:罗玉时
二审:秦丽
三审: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