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平镇焦集小学六年级语文组解锁“《竹节人》语文实践课堂”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超 通讯员 司彤彤

近日,为落实新课标理念、培养核心素养,同时实践东昌府区“五个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行动,广平镇焦集小学六年级以语文课文《竹节人》为依托,开展了创新语文实践课。

从文字到现实,亲手创造乐趣。

本次实践课的灵感来源于范锡林笔下的课文《竹节人》。文章中对制作过程和斗竹节人的精彩描写,深深吸引了学生们。如何让这份文字间的乐趣变得可感可触?六年级语文组的老师们决定打破传统课堂的边界,将课堂还给学生。

活动前期,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重温课文,精准把握竹节人的制作要领。随后,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材料,亲手锯断竹竿、钻孔、穿线。每一个步骤都是一次对课文理解的深化,每一次尝试都充满了探索的喜悦。当一个个形态各异、神采飞扬的竹节人在自己手中诞生时,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无法言喻的成就感。

方寸战场显神通,欢声笑语悟真情。

课堂的高潮是“斗竹节人”大赛。课桌拼成的“战场”上,孩子们两人一组,拉紧线绳,操控着自己的“武将”腾挪闪转、激烈交锋。“看招!”“我的‘大将军’才不怕你!”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在这沉浸式的游戏中,学生们真切体会到了文章所描写的“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的痴迷与纯粹快乐,深刻理解了朴素玩具所带来的独特情感价值。

寓教于乐,探索语文教学新路径。

这场以“竹节人”为载体的语文实践,是广平镇焦集小学在教育教学改革上一次成功的探索。它巧妙地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探究中,提升了综合能力,滋养了文学素养,真正实现了“游戏润童心,快乐学语文”的教育愿景。这颗快乐的种子,将滋养着焦集小学的学子们,在未来的语文学习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精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