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网红路减速带引热议:背街小巷如何焕发新生?

10月16日,天眼新闻报道了“【天眼调查】20米路装16条减速带?网友吐槽开车像‘坐船’,贵阳这段网红路引热议”一事,通过网友反映的情况,实地探访深入了解包括网友看法、家长表态、居民建议、交警态度等多方看法,还原了该路段因何设置减速带的前因后果。这背后,折射出老城区背街小巷治理的普遍难题——如何在安全与便利之间找到平衡。

网友看法:减速带过多 通行像“坐船”

以记者的实际体验来说,网友反映短短20余米的下坡路设置了16条减速带的问题,确实对进出车辆造成了不小影响。作为驾驶员,其质疑相关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情有可原,因为驾驶车辆经过的不良体验真实存在,减速慢行前提下摇来晃去的感觉,让人由衷感到类似晕车的无力感。同时,以往报道中,涉及减速带的问题也不是单一现象,而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从网友的角度来看,公众并非反对安全措施,而是希望了解设置依据,并推动科学评估与动态优化。

家长表态:设置减速带让出行更安全

采访期间,多位受访家长均表示对下坡路减速带设置无异议,这是因为周边有学校的缘故,加之该路段较为狭窄、人车混行问题突出,这就突出地反映了解决安全出行问题的迫切性。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比娃娃的上学路安全有序更为重要的事,涉及下坡路减速带、出入口限时提示牌等相关设置满足了大家对于安全有序的渴望,对于相关设置当然是双手赞成的。

居民建议: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厘清道路属性

周边居民龙先生夫妇在该区域居住生活了30余年,身处网红打卡点、校园周边“结合部”的实际情况,确实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生活出行的艰难不易。在他们看来,翠微巷存在停车位较少、道路比较狭窄的基本情况,这是城市发展中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每天回家还要看工作人员指引,确实对于正常生活有较多影响的同时,和外来车辆抢车位更是让大家身心俱疲。所以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厘清道路属性,明确这里到底是“开放式步行街”还是“背街小巷道路”,唯有定位清晰,才能制定匹配的管理方案。

交警回应:安全优先 措施成效显著

作为属地交管部门,如何解决好该区域人车混行难题,一直是属地交警在思考的问题。从实际工作开展来看,下坡路减速带以及分时段限制车辆进出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平衡了游客多、放学堵、会车难、保安全等系列问题,今年以来,该区域未发生一起与人车混行相关的安全事故就是最好的说明。同时,更要点赞的是,相关举措并非职能部门的“拍脑袋”决策,而是在设置前经过走访调研、意见收集,基于现实风险的审慎应对,能够形成今天的良好出行环境,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功不可没。

一条小巷的争议,映射的是城市更新中的深层课题。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翠微巷沿线的交通出行情况有很大改善与提升,各方诉求已基本得到兼顾。但类似翠微巷这样的案例并不在少数,在后续改造中,尽快厘清道路属性也值得相关部门思考。本质来看,网红路减速带引起热议并非坏事,如何做好后期规划保障、解释引导等相关工作,让更多类似的贵阳市老城区背街小巷焕发新生,才是解决相关问题的根本所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瞿浩然

编辑 徐然

二审 杨韬

三审 覃淋

相关文章